陕政办发[1999]27号1999年5月25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
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省农业厅《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陕西省农业厅
(1999年4月30日)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根据省政府
《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陕政发[1996]14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如下意
见。
一、明确目标,主攻重点,努力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农机化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
则,改善农机配套结构,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
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0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达到
185万台(辆),其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达到45万台(辆),联合收割机达到8000
台,农业机械总值达到50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其中关中地区达到60%)
,农机经营收入达到30亿元,农机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15%和
20%。到200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10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达到195万台
(辆),其中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达到47万台(辆),联合收割机达到10000台,农机
总值达到56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其中关中地区达到64%),农业经营
收入达到34亿元,农机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16%和21%。
主攻重点是:在全面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
,主攻种植业机械化,实现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关中灌区重点
推广免耕播种、精(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联合收获和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陕
北及渭北重点推广机修梯田、沟种沟播、机械深松、地膜小麦和秸秆还田、深施化肥以及机械
节水技术;陕南重点推广营养钵玉米、机械抛秧、工厂化育秧以及稻麦机械化收获技术。加强
农畜土特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机械的研制开发推广,提高农畜土特产品的加工水平,提高农业
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大执法力度,管好用好农业机械
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
量第一的思想,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抓紧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农
业机械作业质量监督管理、农业机械修理质量管理和农业机械安全操作等立法起草工作,完善
农机法规体系。推进部门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农机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
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农机产(商)品、作业质量和农机修理质量的监
督管理,净化农机市场,保护农民和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加大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开发力度,着重发展复式作业机械,将各区域适用的机械化
技术进行最佳组装配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推广地膜覆盖、精
(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三大机械化新技术,到2000年,机械地膜覆盖700万亩
(其中小麦600万亩,玉米100万亩),小麦、玉米精(半精)量播种1000万亩,秸
秆直接还田900万亩(其中小麦540万亩,玉米360万亩)。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工作,
使每年接受农机技术宣传的群众不少于11万人(次),农机手上岗培训90%以上,培养一
批农机示范户,用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以乡镇农机服务体系为骨干,以农机户为基础,以农机协会为纽带,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采取联合、合作、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规模化、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作业队,2000年达
到300个,2002年达到400个。对农业机械实行统管统调,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组织管
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乡镇(片、区)农机管理服务站,抓好农机“百强站”
(明星站)建设,使之成为区域性农机服务产业化的“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逐步增加投入,扶持农机发展
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建议在继续落实《决定》中明确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同时,请
省政府再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
(一)省财政从今年新增财力中安排200万元,2000年再增200万元,加上原有基
数,每年共安排800万元用于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和推广等。
(二)省科委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农机科研开发项目。
(三)粮食自给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中,对农机的
投入给予适当支持。
(四)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需要的贷款,请农行给予支持。
五、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促进农机事业不断发展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物化产品”和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
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农机事业的财政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
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各级计划、经贸、财政、科技、教育、人事、编制、公安、物价、金融、石油等部门,要明
确分工,落实责任,发挥各自职能,切实搞好服务。
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为振兴我省经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