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对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财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 2008-06-25 16:00
田筱虎 我们略阳既是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定贫困县。如何使贫困县壮大财政实力,提高自给能力, 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到不 少启发。 一、财源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级都把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坚持拓老和育新结合,骨干 和群体齐抓,年年上项目,岁岁抓大户,积极培植新财源,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县域经济 实力不断增强。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5亿元,财政收入3023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4.9%和5.1%。同1994年相比,年均分别递增7.6%和16.75%。从财政收入结构看,呈现四 大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为财政提供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全县在抓好粮食生产的 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把杜仲、蚕桑、食用菌多种经营三 大主导产业开发作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重点来抓,通过建基地、办企业、搞开发,初步 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开发新格局。杜仲生产成为全国最大的基地县,蚕桑生产 成为全省基地县,食用菌生产成为全国先进县。通过抓主导产业开发,既加快了农村经济发 展,又增加了财政收入。1997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57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4 %;农民人均从中获收入2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5%;上缴财政收入202万元,占财政 从整个农业中获得收入的43%。 二是工业经济支柱形成,在财政增收中具有骨干作用。为了充分挖掘“富山盛矿”的潜力, 县上及时把开发金、铜、铁三大矿产资源和黄金、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确定为工业发展 的战略重点,坚持走开放、开发、发展的路子,外引内联,加大投入,狠抓开发,取得了初 步成效。1997年,全县矿产开发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81%; 上缴财政收入933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86%;其中黄金企业上缴利税850万元,占整个 财政收入的27.1%。 三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上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 源优势,按照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采取动员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帮办,集体、个 体、联户一起上,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狠抓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初 步形成了以采选矿、运输、建筑、商贸和第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群体,在县域经济总 量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势,到1997年底,全县已有乡镇企业3755 个,总产值3.76亿元,上缴财政税金814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6%。 四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群体财源建设成效明显。我们坚持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 济的重要方面和群体财源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政策优惠、干部包抓、方便服务、优化环境 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全县到去年底已发展个体工商户6660户,个体私营企业53户,注册资金2516万元,从业人员 1.9万人,提供财政收入35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2%。 从全县经济结构分析看,我县财源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路子是对的,效果是显著的,对带 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建设中还存在五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理财观念陈旧; 二是虽然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起步早、基础好、规模大,但龙头企业和产品开发步伐慢、水平 低、效益差,使财政增收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县乡工业发 展相对粗放,整体效益不高,使财政减收增支,造成主导财源不稳固;四是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领域不宽,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规模效益的骨干企业和产品,给财政上缴所占比重不理 想;五是管理不够严格,还存在收入流失问题。  二、明确重点,加快财源建设步伐 要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捉襟见肘困难,壮大财政增收基础,必须把财源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 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 依托资源优势,稳定提高基础财源,大力发展骨干财源,积极发展群体财源,不断培育后续 财源,逐步建立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财源基地,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财源格局。  1、农业突出产业化,着力巩固基础财源。一是要加大农业投入,增强抗灾能力,促进粮食生 产稳定增长。要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建立和完善 农业投资增长新机制,从各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 农业先进增产技术,扩大农业科技集团承包,稳定提高粮食生产。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推 动农村经济上台阶,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要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坚持以效益为中 心,以开发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把区域化布局和千家万户的分散经 营相结合,巩固基地上规模,深度开发增效益。具体说,要下功夫抓好已初具规模的杜仲、 蚕桑、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和银杏、烤烟发展。 2、工业突出抓黄金,着力壮大主导财源。国有企业目前尽管在改革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但 它仍然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可提供的利税占的比重大。我县财政收入的26%以上都来 源于国有企业,所以,要针对企业目前情况,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放 开搞活国有企业,对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促使其尽快成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法人实体和竞 争主体;对亏损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等改革措施,促使 其降本增效,恢复活力和生机。在坚定不移地抓好改革的同时,要突出开发这个重点,按照 “东西抓两片,南北抓一线”的思路,坚持“四换”原则,争取项目投资,扩大招商引资, 加速黄金资源勘探和开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地方财力。 3、非公有制经济抓骨干,着力培育后续财源。 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工作力度,真正 放开经营范围,放活经营方式,简化注册手续,搞好优质服务。在财政资金分配、财税政策 优惠等方面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努力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要把培育骨干企业和骨干 产品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采取领导包抓、多方扶持、优化环境等措施,力争两三年内培育一 批有效益、有规模和有影响的私营企业,力争到本世纪末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万户,私 营企业发展到200户。同时要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矿产资 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中、省企业配套服务,努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大,辐 射带动强的骨干企业,努力改变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税收偏低的现状,不断提高其占财政收入 的比重。 4、第三产业抓发展,着力培植新兴财源。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产业和经济成份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目前已经和正在成为地方财源建设的新兴财源。要结合实际,加强政策引导,营造 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市场流通、交通运输、通讯电力、房地产业、饮食服务业, 努力提高三产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增加上缴财政比重。并要充分利用略阳得天独厚的旅游 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农民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增加地方财政开辟更多财源。  三、强化措施,确保财源建设目标实现 1、抓认识,增强财源建设紧迫感。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危机意识。如果 财政收入长期不能自给,不仅很不利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而且和 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影响对外开放,最终影响经济发展。二是发展意识。发展是硬 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只有牢牢地把发展经济抓在手上,把 财源建设当大事来抓,多上项目,多抓落实,多解难题,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 财政增收打好基础,逐步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三是机遇意识。今年国家增加投资,扩大 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省市把勉略宁“金三角”矿产资源开发列入战略重点。我们市县领导 要抓住这些机遇,积极抓好财源建设,不断壮大财力。 2、抓投入,确保财源建设资金需要。抓财源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作保证。因此, 要下功夫筹措资金,增加投入,采取贷、跑、切、捆、引等多层次、多渠道投入办法,解决 财源建设缺资金问题,以加快建设步伐。贷,就是要继续充分发挥银行投入主渠道作用,协 调金融部门贷款,争取落实信贷规模和资金;跑,就是跑部门、跑市、跑省、跑国家部委, 汇报情况,反映问题,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切,就是从县乡财政每年预算中切出一块作为 周转资金和从上级争取的周转金,一并用于财源建设;捆,就是将全县生产资金、陕南两扶 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捆在一起,在投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统筹协 作安排,保证重点;引,就是完善优惠招商引资政策,通过横向联合吸引外地资金,推行股 份制吸引社会资金,努力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3、抓管理,挖掘税源潜力。减少财政支出,实际就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要强化税收征 管,严防税源流失。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税法宣传,增强群众依法纳税意识。一方面要加 强对税收大户的征管,把该收的税及时足额地收回来;一方面要重视对零散税收的征收, 防止跑、冒、滴、漏现象。要加强日常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依法查处各种违纪资金,做好 收缴国库工作。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在控制人员经费上,严格财政供养人员,按编制拨款, 编制以外的坚决与财政脱钩;在会议经费上,应实行“序列管理,经费包干,超支不补,节 余留用”的原则和一支笔审批办法,从严控制会议;在事业单位收支统管上,要按照《事业 单位财务规则》和新会计制度,把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事业性收入和经营收入统一纳入单 位预算,实行收支统管。并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宏观调控功能,实行收支两条线。 4、抓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这是抓好财源建设的关键。要在用足用活用好各级原有支持 财源建设政策规定的同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前提 下,修订关于加快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在确定项目、资金扶持、税费征收、考核奖惩等给 予明确。不在减税让利上做文章,而应在给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上下功夫,以激励各级抓 财源建设的积极性,自觉地把这项工作挂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作者系略阳县 常务副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