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方可进行政策匹配

立即登录

登录即可查看收藏政策

立即登录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省政府政策文件库>省政府部门文件>其他文件
索 引 号
11610000016000582A/2021-00002
主 题 分 类
体育
发 布 机 构
省体育局
成 文 日 期
2021-06-25
效 力 状 态
有效
文 号
陕体办发〔2021〕52号
名 称
关于印发《陕西省体育局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陕西省体育局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陕体办发〔2021〕52号

各设区市体育局、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杨凌示范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各直属单位,西安体育学院,机关各处室:

现将《陕西省体育局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体育局

                                                     2021年6月25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发挥体育综合效能,推动资源整合下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固拓展体育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体育强省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体育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不断提升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增加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建设贴近百姓的体育健身场地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提升全省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充分利用整合县级体育场馆、农村健身广场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管理提高效能服务文明实践活动。指导县区政府和体育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登山步道、自行车道、冰雪运动场地、体育公园等户外休闲健身设施,丰富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种类,满足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二)扩大丰富乡村体育赛事活动

继续探索体育赛事活动乡村地域文化融合发展路径,引导赛事活动下沉,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结合元旦、端午、重阳等传统节假日,持续做好新年登高、农民丰收节、环秦岭等民间民俗民族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在县区打造一批马拉松、乒乓球、滑雪等参与度广泛、群众喜爱的体育精品赛事。结合县域地理环境优势,扶持开展水上运动、沙滩运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积极开发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利用乡村优势资源,举办城乡青少年特色体育冬夏令营,为城乡学生结对互助、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持续加强乡村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有效提高科学健身意识。采取在县区体育部门或镇街政府备案的形式,在乡村培育创建老年人、妇女等人群体育协会;篮球、乒乓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单项体育协会;秧歌、龙舟、社火等特色民俗体育协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套科学健身指导经费,加强社区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相关建设运动提供安全可靠、设施先进、数字智慧等方面支撑,提高全民健身内容创新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省级体育社会组织牵头市县组成三级体育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开展赛事活动进乡村、展示表演进乡村、健身指导进乡村、体育培训进乡村、体育文化进乡村等“五进”活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体育文化惠民。

(四)积极助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

指导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使用专项扶持资金,有效利用乡村闲置房产改建运动主题酒店、民宿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建设房车营地,因地制宜增加运动休闲项目,加快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体育精品赛事和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等资源,支持小镇举办冰雪、水上、山地户外、自行车、足球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带动地方经济收入。引导小镇在围绕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体育培训、健身休闲的同时,配套发展餐饮娱乐、生态农业等其他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探索建设适当规模的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培育体育农业休闲、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民俗、体育原生态体验的集聚区,以体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体育部门成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心怀“国之大者”,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好各项任务,健全完善衔接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压实工作责任

要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谋深谋实谋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工作举措。细化责任清单,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具体负责,驻村干部真帮扶、履职尽责,层层落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三)强化投入保障

聚合行业优势,整合体育资源,加大筹措资金的力度,合理统筹资金预算,增加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农村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的投入。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体育行业志愿服务组织,推动体育人才下乡服务,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业师生、体育科研人员参与乡村体育指导志愿服务。每年培养一批乡村体育指导员中小学体育教师、县区级教练员、体育比赛活动管理人员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指导、体育教学、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健身需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把助推乡村振兴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以严格监督执纪护航乡村振兴。

(五)实现安全发展

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责任意识,增强风险意识,压实体育系统的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体育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和举措,切实提高体育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