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分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345号(农业水利类321号)提案答复的函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陕政函
[索引号] 116100000160002917/2024-00653 [ 主题分类 ] 水利;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机构 ] 省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 2024-08-2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 号 ] 陕政函〔2024〕124号
[ 名 称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345号(农业水利类321号)提案答复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345号(农业水利类321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2024-09-03 08:51

闵庆文委员:

您和文宏武、张甘霖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陕西汉中稻田—朱鹮系统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提案》(0434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朱鹮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濒危物种,被誉为“东方宝石”,具有与人为邻的种群特征。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朱鹮保护,充分发挥朱鹮保护区生态资源优势,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支持指导下,认真落实强化栖息地保护措施,推动社区共建共管,大力支持朱鹮人工繁育技术研发并取得突破,持续开展野化训练与放归自然活动,设立朱鹮保护观察站、自然保护区,开展朱鹮繁育饲养救治、环境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治污减霾、用地管理等工作,实施相关保护措施29项。依托我省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结合朱鹮种群特征,统筹推进“稻田—朱鹮”生态系统保护,在冬季流转高山丘陵地区闲置水田进行蓄水耕种,为朱鹮提供冬季栖息采食地;依托湿地保护项目支持,在春季农闲时期为闲置水田蓄水,维持朱鹮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栖息地质量和容纳量,积极构建“朱鹮—稻田—鱼”共生循环,着力提高朱鹮栖息地的适宜性。同时,指导汉中市洋县以“政府+龙头”带动发展有机产业集群,围绕“科技+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有机农产品供给基地,以“地理标志、中华老字号、朱鹮、有机”四大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积极探索有机产业、生态旅游、朱鹮保护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有机为特色,“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积极构建稻鱼、稻鸭、荷蛙、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朱鹮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朱鹮数量增加到7700余只,“稻田—朱鹮”生态系统保护日臻完善,呈现出“朱鹮翱翔、稻肥梨香”的生动图景,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理念方法和模式路径正逐步向周边地区有序扩张。

下一步,我省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持续关注“汉中稻田—朱鹮共生系统”,尽快推动开展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并积极做好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工作,不断提升我省农业文化遗产现实影响力,努力实现朱鹮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扬良性互动。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6日

(联系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电话:02963912204)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