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按照《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陕政发〔2011〕44号)的规定,经过申报、审查、初评、终评、公示等评奖程序,共评选出207项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其中著作类一等奖8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5项,论文类一等奖6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81项。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再接再厉,以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继续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注重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推出具有陕西特色、陕西风格、陕西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名单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附件: | ||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项名单(著作类) | ||
一等奖(8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心体与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 | 尤西林 |
2 |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 白永秀、任保平 |
3 |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 周伟洲 |
4 |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 | 周晓陆 |
5 | 中东史 | 彭树智、王铁铮、 黄民兴等 |
6 | 开放经济下的服务贸易壁垒和动态比较优势 | 冯宗宪、尚 涛、 丁辉侠 |
7 |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上中下) | 姚 远、王 睿、 姚树峰 |
8 | 《十三经辞典》尔雅卷、尚书卷、周礼卷、仪礼卷、春秋公羊传卷 | 迟 铎、白玉林 |
二等奖(29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教育管理学论纲 | 司晓宏 |
2 | 大明宫:灼热的大遗址 | 周 冰 |
3 | 资源性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生命周期研究 | 杜跃平等 |
4 |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 | 李继凯等 |
5 | 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的产业成长与技术创新 | 胡 健、焦 兵、 董春诗等 |
6 | 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 | 刘进田 |
7 | 西北道教史 | 樊光春 |
8 | 刑事证据契约论 | 宋志军 |
9 | 政治实践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广义视角 | 刘吉发 |
10 | 阅读的历史 | 李瑞林、贺 莺、 杨晓华 |
11 | 解构与重构:俄罗斯后现代小说的文化对抗策略 | 温玉霞 |
12 | 古史传说时代新探 | 王 晖 |
13 | 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 | 任保平 |
14 |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 | 赵馥洁、段建海、 董小龙 |
15 | “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 | 刘世文 |
16 | 中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测度及补偿 | 李国平、刘治国、 赵敏华 |
17 | 分离与重构——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经济绩效分析 | 岳 芃 |
18 | 《媒介创新: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新闻事业比较研究》系列研究 | 王天定、王 亮 |
19 | 心理学理论价值的再发现 | 霍涌泉 |
20 | 追求与选择: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的价值思考 | 李西建、畅广元 |
21 | 陕北出土青铜器 | 曹 玮 |
22 | 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 | 张华腾 |
23 | 嬗变与开新: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研究 | 杜向民、黎开谊 |
24 | 古都西安城市布局及其地理基础 | 李令福 |
25 | 阅读织物上的历史——中华嫁衣文化调查 | 屈雅君、马聪敏 |
26 | 关中乡村精英研究 | 付少平、祝苏东、 李 燕等 |
27 | 革命·乡土·地域:中国当代西部小说史论 | 赵学勇、孟绍勇 |
28 | 中国农户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 | 马小勇 |
29 | 高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研究 | 王成军 |
三等奖(55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伦理文化的人格透视 | 孔润年 |
2 | 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 | 孙新峰 |
3 | 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20世纪陕西地缘文学审美形态 | 冯肖华 |
4 | 文化自觉与三十年文学论稿 | 权雅宁 |
5 | 社会转型期教育伦理探索 | 赵克平 |
6 | “三农”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拓展:民间金融的法制化与监管框架的构建 | 陈 蓉 |
7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 | 任晓伟 |
8 | 《史记》与中国文学 | 张新科 |
9 | 宋元画学研究 | 韦 宾 |
10 |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 | 李 强 |
11 | 中国与两河流域神话比较研究 | 张文安 |
12 | 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 | 吕亚虎 |
13 | 唐朝与新罗关系史论 | 拜根兴 |
14 | 延安干部教育模式研究 | 栗洪武 |
15 |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及其应用 | 王振宏 |
16 | 科举教育的传统与变迁 | 田建荣 |
17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体育史考 | 黄 聪 |
18 | 媒介文化的阐释与批判 | 鲍海波 |
19 | 梁带村芮国墓地——二○○七年度发掘报告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 |
20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重构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 | 辛 荣 |
21 | 中国航天产业股份制改革研究 | 王新安 |
22 |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 | 殷红霞 |
23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 王竹林 |
24 | 中国西部区域发展路径——层级增长级网络化发展模式 | 张建军 |
25 |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 | 敬晓庆 |
26 | 中古应制诗的双重观照 | 程建虎 |
27 | 个人的私语——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研究 | 韩 蕊 |
28 | 古代哲学中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希腊·中国·印度 | 邬 焜 |
29 | 西安鼓乐古典谱集 | 马西平 |
30 | 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安全预警研究 | 沈 悦、王小霞 |
31 | 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活动对地区经济影响研究 | 黎 洁等 |
32 | 政府在现代议会立法中的角色研究 | 王保民 |
33 | 大学课堂学习环境论 | 陆根书、 程光旭、 杨兆芳 |
34 | 体育锻炼研究的测量工具及应用 | 陈善平、张 平、 潘秀刚等 |
35 | 入世后中国保险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 | 薛伟贤 |
36 | 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 | 朱尽晖 |
37 |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 | 柯卓英 |
38 | 中国体育消费统计理论与实践——中国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 蔡 军、权德庆、 田中林等 |
39 | 当代自然观与文化反思——奥地利当代文学中的自然概念 | 聂 军 |
40 | 白居易闲适诗研究 | 毛妍君 |
41 | 产业价值链整合视角下电信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 张 鸿、张 利、 杨 洵等 |
42 | 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 | 孙冰红 |
43 | 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 | 付粉鸽 |
44 | 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 | 李利安 |
45 | 宋代军法研究 | 张 明 |
46 | 审计问责: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 | 冯均科 |
47 | 传播习俗学论纲 | 杨立川 |
48 | 警政革新与警察裁量权之规范 | 徐文星 |
49 | 私法文化:价值诉求与制度构造 | 李少伟、王延川 |
50 | 羌学文库:白石·释比与羌族 | 周毓华 |
51 | 先秦士人与司马迁 | 王长顺 |
52 | 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 邵忍丽 |
53 |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与当代改革 | 谭虎娃 |
54 | “样板戏”研究 | 惠雁冰 |
55 | 商洛方言语音研究 | 孟万春 |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项名单(论文类) | ||
一等奖(6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政策创新——战略规划、治理模式与实践 | 李树茁、杨雪燕、 韦 艳等 |
2 | 西部经济十年发展报告及2009年经济形势预测 | 何炼成、姚慧琴、 徐璋勇等 |
3 | 陕西省促进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研究 | 陕西省促进科学发展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研究课题组 |
4 | 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 | 周宏伟 |
5 |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 李 震 |
农地社保功能与农村社保制度的配套建设 | 韩 松 | |
二等奖(28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资产价格、汇率变动与最优利率规则 | 李 成、王 彬、 马文涛 |
2 | 榆林市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设计 | 张思锋、张 立、 滕 晶等 |
3 | 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 | 胡俊生 |
4 | 大众传播的导向责任 | 李明德 |
5 | 陕西省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与全国及周边省市区对比研究 | 杨鹏鹏、刘 伟、 胡春梅等 |
6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经验教训的思考 | 马启民 |
7 |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 邢向东 |
8 | 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 户思社 |
9 |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 冯根福、刘志勇、 蒋文定 |
10 | 网络传播价值体系论 | 邓晓旭 |
11 | 理论·实践·价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内涵的四维解读 | 张建祥 |
12 | “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 | 林乐昌 |
13 | 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以所有权观念的二元化区分为视角 | 程淑娟 |
14 | 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 边燕杰 |
15 | 人整个地生存在边界上——巴赫金人学思想简论 | 段建军 |
16 | 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 | 张 萍 |
17 | 当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未来走向 | 王俊拴 |
18 | 陕西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课题组 |
19 | 视觉表象扫描的概念控制 | 梁三才、游旭群 |
20 | 陕西风险投资机构与创新企业共生界面构建及政策研究 | 党兴华、杨敏利、 张首魁 |
21 | 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 | 靳小怡、郭秋菊、 刘利鸽等 |
22 | 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分析 | 郭俊华、卫 玲 |
23 | 构建传播中介:社会组织参与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角色 | 黄 蓉、滕 朋、 彭 瑾等 |
24 | 建国初党报领导下的“读报组”发展探析 | 王晓梅 |
25 |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 | 普 慧 |
26 | 教学规律研究:必要性及研究逻辑 | 南纪稳、张立昌 |
27 | 陕甘宁边区民事法律的几个问题 | 肖周录、马京平 |
28 |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 钞小静、惠 康 |
三等奖(81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姓名 |
1 | Sources of Chines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1987-2005(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结构分解分析,1987-2005) | 杨 凌、Michael L. Lahr |
2 | Wiki知识元语义图研究 | 温有奎、焦玉英 |
3 | 西安高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 张永春、张盈华、 唐 震 |
4 | 《周易》本经卦辞“小”义新论 | 吴国源 |
5 | 农村道路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影响力研究 | 李 丽、张乃侠、 闫淑荣 |
6 | 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 | 张纯厚 |
7 | 陕西秦岭北麓地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研究报告 | 陕西秦岭北麓地区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
8 | Effects of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on outpatient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medic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互助医疗保险项目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为例) | 周忠良、高建民、 薛秦香等 |
9 |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 田高良、李留闯、 李 鹏等 |
10 | 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 屈小娥 |
11 | 身体美学:西方与中国 | 张再林、李军学 |
12 |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 | 杨 琳 |
13 |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理性信息人假设与势科学理论 | 李德昌 |
14 | 大江健三郎文学的时空美学——论《同时代的游戏》 | 霍士富 |
15 | 巫术研究与现代认同 | 王洪琛 |
16 | 曲江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17 | 西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轨迹 | 张阿利 |
18 | 美与丑之艺术本质论——化丑不能为美 | 赵小雷 |
19 | 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 | 庞永红、屈 健 |
20 | 中国古代斧钺制度的初步研究 | 钱耀鹏 |
21 |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模拟分析 | 张 龙、白永秀 |
22 | 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 刘学智 |
23 | 1978~2008: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评论 | 侯甬坚 |
24 | 复杂图形表象产生的认知加工机制 | 宋晓蕾、游旭群 |
25 |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 | 郝文武 |
26 |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 | 王墨耘、高 坡 |
27 | Cultural Norms Informing Other-Conscious Selfhood in Chinese Relational Worlds(从文化规范看中华人际型社会中的他人意识性自我心理特征) | 王茂金、戴婧晶 |
28 | 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张积玉 |
29 | 我国刑法中“其他”用语之探究 | 王耀忠 |
30 | 还原本真,各得其所: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关系新探 | 李万强 |
31 | 新闻策划及其误区 | 庞晓虹 |
32 | 关于商洛老龄化进程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探索 | 商洛市老年学学会 |
33 | 定制生产下的供应链网络竞争均衡问题研究 | 贾俊秀 |
34 |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成长影响的预测 | 郑林科 |
35 |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兴衰探析 | 秦 燕 |
36 | 高管政治关联对公司慈善行为的影响 | 贾 明、张 喆 |
37 | 唐宋女性书法文化 | 常 春 |
38 |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 | 曹 钢 |
39 |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新探——劳动价值论的视角 | 胡仪元 |
40 | 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 | 韩鲁华、田翠花 |
41 |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研究——以中国为例的经验分析 | 李从容、祝翠华、 王玉婷 |
42 | 影响西部农村选民投票决定的因素分析 | 朱金卫 |
43 | 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研究 | 杨忠泰 |
44 | 论神木医改对西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借鉴与启示——以公共服务的视角 | 刘 海 |
45 | 西安高新区万亿现代服务产业带发展对策研究 | 胡宏力、张运良、 张 蕾 |
46 | 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苦难意识”的培养 | 李广生 |
47 |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 袁晓玲、张宝山、 杨万平 |
48 | 国家特征、市场竞争与产业政策效率的决定 | 孙 早、王 文 |
49 | 知识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 贾小玫、杨永辉 |
50 | 物理学中的三个“妖精”及其简单性和复杂性思想意蕴 | 王有腔 |
51 | 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之重构——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出发 | 马文保 |
52 | 日本式单元化生产——生产方式在日本的最新发展形态 | 刘晨光、廉 洁、 李文娟等 |
53 | 文学创新与世界眼光 | 张保宁 |
54 | “纸张粉碎机”的层次结构 | 裴雨来、邱金萍、 吴云芳 |
55 | 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 | 裴成荣、刘 怀、 王晓娟等 |
56 | 两宋《太平广记》流传与接受补证 | 成明明 |
57 | 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兼评 《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 | 于欣华、何宁生 |
58 |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 王永智、刘建华 |
59 | 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 翁玉莲 |
60 | 简析西安东岳庙主殿壁画艺术 | 高 明 |
61 | 《庄子》文化背景新论 | 刘生良 |
62 | 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问题论析 | 白建才 |
63 | 疾病、卑湿与中古族群边界 | 于赓哲 |
64 | 动态表情对面孔启动效应的影响 | 王勇慧、张文娟、 边国栋 |
65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创新 | 王 继、郭 林 |
66 | 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 | 张映芹 |
67 | 国家声音与政治景观:《新闻联播》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许加彪 |
68 | 阅读识别身份:数字时代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 南长森 |
69 | 对我国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机制的理论反思——基于权利救济的考察 | 张 姝 |
70 | 疑罪不诉的证据问题探讨 | 冯卫国、冯耀辉、 宋志军等 |
71 | 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梁启超党报思想向国报思想的嬗变 | 罗 朋 |
72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hina’s LandConversion Program on farmers’ growth and labor transfer(退耕还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 分析——以吴起、定边和华池三县为例) | 姚顺波、郭亚军、 霍学喜 |
73 | 和谐发展与社会正义 | 张周志 |
74 | 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 | 吴群琪、孙启鹏、 陈文强等 |
75 | 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政策及其特点浅析 | 李延长 |
76 | 从三维角度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和谐技术观的构建 | 苏振锋 |
77 | 唐代中后期“地方独立化”问题初探 | 朱德军 |
78 | 关于构建中国病人权利保护体系之思考 | 谢 晓 |
79 | 中心城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管理——以西安市为例的研究 | 胡效芳、马 红、 刘荣花等 |
80 | 全真圣地重阳宫 祖庵碑林树奇葩 | 樊建武 |
8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总体方案研究 | 吴建南、马 亮、 阎 波等 |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