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果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保障果品果汁安全出口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关注,已成为 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果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果业的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提高果品、果汁质量安全水平,是做大做强果业这个优势特色产 业,实现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保障人民 群众健康的大局出发,尽职尽责,齐心协力,加快建设无公害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生产 基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对以农药为主的投入品的监管,全面提升 我省果品、果汁质量安全水平,尽快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果业发展“争全国第一、创世 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目标。
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保障果品果汁安全出口的实施意见
省果业局
为了积极应对入世,适应国际国内市场要求,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 产,提高果品质量安 全水平,增强我省果业竞争力,特提出全面推进无公害果品生产,保障果品、果汁安全出口的 实施意见。
一、省果品、果汁出口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以苹果为主的果业迅猛发展, 成效显 著。预计2002年全省果业增加值达37亿元,全省水果面积1060万亩,产量550万吨;其中苹果面 积630万亩,产量43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猕猴桃、梨、枣产量居全国前列;果汁年加工能力达 到30万吨,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和果汁加工基地。2002年1-9 月份我省鲜果出口6274吨,创汇273.2万美元;果汁6.1万吨,创汇2971万美元。果品已成为我 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最大的产品,产品销往北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省果品边贸以东南亚、独联体周边国家为主,也呈逐年增长之势,年贸易 量达40万吨。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果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突出的比较竞争优势,出 口前景广阔,将成为我省农产品进入国际果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但是,当前果品质量安全 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果品、果汁走向国际市场的突出问题。一是农药残留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我省尚未建成规范的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导 致产地环境污染,果品农残突出。加之发达国家农残标准管理日趋严格,将严重威胁我省果品 、果汁出口。二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健全。现行的绿色、无公害果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较 大差距,对接难度很大;我省作为果业大省,目前还没有专业性的果品质量检测中心,无法实施 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督。三是果品产后处理设施滞后,影响果品、果汁安全卫生质量。四是农 资产品市场管理薄弱,执法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以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主的污染源没 有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五是质量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很不适 应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因此,下定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省果业发展的一项 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二、推进果品质量安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无公害果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大力推进无公害食 品行动计 划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优质绿色果品作为我省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以提高果 品、果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核心,加快建设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 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加强以农药为主的投入品的监管,推进产业化经营, 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扩大出口,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西苹果“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 牌、出一流效益”的目标。
今后5年,要制定完善果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保障服务和产品认证等质 量保证体系,对果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基本实现果品无 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建设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实现 与目标进口国的对接,促进以苹果为主的果品出口达到80万吨,果汁出口达到25万吨。
三、加快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建设。
1、建设300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在我省渭北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洛川、白水、礼泉、旬邑 、富平、淳化、彬县、永寿、澄城、蒲城、乾县、合阳、扶风、富县、宝塔区、印台区、耀 州区共17个县区,按照无公害果品产地生产条件和“品种对路、规模经营、管理规范”的要 求,大力推广“巧施肥、大改形、强拉枝、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建设生态果园,推进标准 化生产,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基地,批量生产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果品。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苹果出口企业,按照“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设定向出口基地,根据 出口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规范和农药使用目录,配套以产后处理和冷链运输为主的 产业体系,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不断扩大果品出口。
2、建设50万亩专用加工果基地。
在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有潜力,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宝 鸡、眉县、岐山、扶风、乾县、耀州区、富平、蒲城、大荔、合阳、韩城、延长、洛川、安 塞等县,本着“厂园互联,集中连片”的原则,以澳洲青苹为主要发展品种,统一技术标准,实 行无公害生产,力争5年内,全省专用加工果面积发展到50万亩,为提高我省果汁国际竞争力打 下坚实基础。
3、实行出口基地认定制度。
由陕西检验检疫局和省果业局联合认定一批产地环境和土 壤质量符合出口要求,种植规模达到100亩以上,实行“五统一”(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 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药方案),并建立农药使用档案制度的苹果出口基 地。对认定的出口基地要立牌明示,优先投入,广泛宣传。省、市、县、乡要层层建立高标准 的苹果出口示范园,抓点示范,加快苹果出口基地建设步伐。
(二)加快果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1、健全标准体系。
省质监、农业、环保、果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 准相配套的原则,参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果品产地环境标准、果品加工包装标准、果 品运输贮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尽快完善果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体系, 做到有标准可依。
2、建立检验检测体系。
要多渠道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建设陕西省果品质量检测中心,开 展定期或不定期果品质量抽检分析,为指导全省果业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果品营销企业 和果汁加工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加强对以农残为主的产品质量检测。同 时,要积极建立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对农残有效监控。要充分 发挥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多管齐下,逐步建立苹果营销企业和果汁加工企业严格“ 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委检”和行政监督机构“监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
3、实施标识管理。
各级果业部门要指导果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推行果品分级包装上 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果品要标明产地、生产者(经营者)。要规范无公害果品、 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的认证和标识管理。要尽快完成“陕西苹果”的商标注册工作,首先在 出口基地和具有一定规模的营销企业中推广使用,逐步扩大,树立陕西果品的品牌形象,扩大 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生产监管。
1、加强产地环境保护。要建立和完善果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设备 和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果品产地环境、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及时公布产地环境质量 信息,有效防治产地环境污染。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禁止向苹果产地排放重金属废液、废水 、废气,倾倒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特别要控制工业“三废”对苹果产地环境的污染。对苹果优 生区“三废”排放达不到标准的现有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关停。 凡在苹果优生区新建的企业,要严格对项目进行环保评价,避免造成果区生态环境和果品的污 染,从源头上把好果品质量安全关。
2、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工商、农业、果业等部门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肥 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经营市场管理。当前,要切实加强对农 药的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严格执行农药禁用和限用目录,尽快淘 汰高毒、高残农药。农业、果业部门要根据国家允许在果树上使用的登记农药种类,制定我 省果品无公害生产农药推荐目录,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残留农药应用生产。果品出口基 地县由农业、果业、工商等部门联合认定设立一批无公害农药专卖店,方便广大果农购买,推 广无公害农药使用。
3、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
健全果业、植保专业技术队伍,为无公害果品生产服务。要大 力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果树病虫害测报制度。制定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搞好 果树病虫害监测,指导果农合理用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四)建立良好的果品产销经营体制。
1、发展产业化经营。
要培育和壮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苹果 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地要积极支持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农户 ”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 求进行果品、果汁生产、加工和销售。果品营销企业和果汁加工企业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和技 术规范进行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确保果品、果汁卫生安全。
2、严把市场出口关。
果区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在产区建设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 齐全的果品批发市场,搞好检验、贮运、包装等配套设施建设;各级果品批发市场要逐步建立 进货检验制度,禁止经销不符合质量卫生安全的果品。对市场上销售的果品的农药残留进行 监测,定期或不定期对果品检测结果进行通报。工商、果业、卫生等部门应联合认定一批绿 色果品批发市场和经销企业,挂牌经营,扩大知名度,引导绿色果品生产和消费。
3、建立质量追溯和承诺制度。
各级果业、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加强指导,逐步建立 从果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到市场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查的生产、经营制度 ,发现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或质量不合格的果品,及时、有效地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和责任 。要大力推行“产销直挂”,促进“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的对接与互认。建立果 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生产者向经营者、经营者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果品质量安全做 出承诺。
(五)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管理。
实行出口企业注册登记制度。由陕西检验检疫局、省果业局按照企业规模、卫生质量安 全技术和检验检测水平、出口创汇能力等条件,注册登记一批有经济实力、开拓国际市场能 力强的果品、果汁出口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出口,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国际贸易 机会,加快与进口市场的对接。出口企业要加强对有关进口国果品、果汁技术和标准的研究, 及早通过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四、切实加强对果业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
果业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新阶段果业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必须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协作,精心组织,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规划,统筹安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 的通知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 业化建设的决定》的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推进无公害果品生 产的规划,明确下一步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要突出抓好果品标准的制(修)订 工作,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加快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建设,健全果品检验检测体系, 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领导,分工协作。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全省果业质量安全工作,负责协调果业 质量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农业、果业部门抓生 产源头,工商部门抓市场监管,卫生部门抓卫生监督,质监部门抓标准,环保部门抓产地环境, 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把好出口关,金融、税务部门完善 和支持果品、果汁生产、流通、出口的优惠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果 业质量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为省政府决策果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建议。各市、县、区果业 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将果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无 公害果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