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文件>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 陕政办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30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现就马晓燕代表《关于打造“陕西榆林·中华文明起源示范区”的建议》(第0630号),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不断提升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省榆林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883处,占全省总数的283%。目前已发现神木石峁遗址、清涧寨沟遗址、府谷寨山遗址等城址518处,其中神木石峁遗址是我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石城城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

以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我省先后成立石峁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石峁遗址申遗工作任务清单,编制完成申遗优先行动计划、保护管理规划、申遗文本、环境整治和移民搬迁专项规划等申遗必备要件。加大榆林史前石城调查研究阐释力度,论证石峁遗址和周边府谷寨山、佳县石摞摞山等遗址关系,逐步探明石峁文化辐射范围,扎实做好石峁遗址与同时期同类型史前遗址的对比研究。为夯实“陕西榆林·中华文明起源示范区”基础,已实施了外城东门遗址、皇城台南侧边坡、入口处内城墙边坡等保护修缮工程。有序推进了石峁遗址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环境整治等各项基础工作。指导实施吴堡石城、佳县寨则湾古寨、米脂窑洞古城等一系列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安排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超过6亿元,文物保护管理状况不断改善。目前,已初步完成榆阳区、绥德县和横山区史前石城的标本绘图、遗址描述、文字描述、排图工作和考古报告撰写工作。

目前,已发表考古工作简报7篇,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石峁遗址志》和1本图录,完成3部考古报告初稿。2023年以来,两次召开突出普遍价值研讨会,邀请考古、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等行业顶尖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初步提炼了石峁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位于榆林佳县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和榆林神木的石峁遗址博物馆也已先后建成开馆,集中展示了石峁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对进一步溯源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拟于今年9月召开的大型学术会议,将邀请考古、申遗、文物保护等领域专家学者就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保护利用等进行研讨交流,为构建“陕西榆林·中华文明起源示范区”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撑。

下一步,我省将依托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加强与国家文物局沟通对接,做好榆林市史前石城遗址调查,摸清资源底数,推进研究阐释工作。持续做好石峁遗址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申遗等方面工作,启动实施石峁遗址三处重要位置保护修缮和内城、外城东门两处冲沟治理工程,不断推进“陕西榆林·中华文明起源示范区”创建。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5月27日

(联系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电话:02963912204)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