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广电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我省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我省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
省广电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广播电视是目前农村最有效、最快捷、覆盖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建设任务,全省350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93万农户收听收看到了中央和省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广播(应急)网工程和“村村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升了我省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水平。
“十二五”时期,为进一步扩大全省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实施文化惠民,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加快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满足边远地区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需求。现就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覆盖农村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心,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省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
(二)建设任务。
主要采取直播卫星覆盖方式,解决46411个村、近80万农户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其中:20户以下自然村41706个,20户以上新通电自然村3650个,新通电行政村1055个。
二、建设标准和资金筹措
(一)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结合省情实际,我省“十二五”时期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按每村配备13—17台设备的标准进行建设。共需投资2.8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07亿元,地方配套1.8亿元。
(二)地方配套资金解决的原则和办法。
“十二五”时期,我省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所需地方配套资金,继续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33号)有关要求执行。具体原则和资金来源渠道是:地方配套的资金中,需省级配套的14387万元,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广电局三部门筹措,用于安排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安康、商洛七市以及西安、榆林、延安三市省管县的“村村通”配套。此外,西安、榆林、延安三市共需配套3632万元(其中西安配套93万元、延安配套904万元、榆林配套2635万元),用于安排以上三市中除省管县以外各县(区)的“村村通”配套。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农村广播电视维护经费由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各市、县、区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村村通”工程设备的运输、安装、辅材等费用。同时,各市、县、区政府要加大对“村村通”长期通工作和农村广播(应急)网的资金投入。省财政将对易发灾害的贫困县区“村村通”、农村广播应急设施予以补助。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省级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形成建设合力。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计划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省财政厅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省广电局负责组织工程实施,并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建设任务责任书。
(二)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各市、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把“村村通”工程列入重点民生工程、扶贫建设计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组织协调,做到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责任制,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三)严格程序,加强管理。
“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必须经过国家统一招标,由省广电局负责签订合同并落实执行。所有建设资金,必须要设立专户专账,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各市、县、区广电部门要组织安排好设备安装工作,确保将设备安装到计划确定的村组。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及时和农民群众沟通,并以村为单位,公开设备分配信息,不得强制农民安装,增加农民负担。工程完工后,省广电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严格按规定及时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四)强化服务,健全机制。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村村通”标准化服务站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快乡镇“村村通”服务站建设。在乡镇综合改革中,要明确岗位、明晰责任,强化广播电视服务职能,确保工程建设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坚决防止出现“返盲”现象。各地要将已建成的农村广播应急网纳入当地应急工作计划中,加强管理,健全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