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省统计公报

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全省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常态化运行。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非公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仍需积极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有效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全省经济稳步发展。

一、非公比重小幅回落

上半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7890.68亿元,非公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9%,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从非公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占比为3.0:52.4:44.6,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趋势,第二产业在全省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二、民间投资活力不足

上半年,受经济潜在增速下行,项目投资回报率略微滞后;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投资下降等因素影响,陕西民间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7.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43.5%,较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采矿业同比下降9.2%;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1%;建筑业下降51.2%;交通运输业增长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32.4%;金融业下降93.9%;房地产业下降16.0%;租赁业下降1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25.8%;居民服务修理业下降14.6%;教育下降32.5%。民间投资增速的下降,反映出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市场投资活力较弱。

三、三次产业互为补充

1.第一产业平稳发展

上半年,全省各地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科学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有力克服“烂场雨”等不利因素影响,小麦产量虽略有减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畜牧业生产稳定,但受肉禽蛋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盈利空间减少等因素影响,全省第一产非公经济增加值239.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3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小幅下降

上半年,全省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为4130.37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1%,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1)工业非公经济占比降幅明显。上半年,受国际环境趋紧,国内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工业生产趋缓等因素影响,全省非公工业增加值为3559.1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7%,较上年末回落3.2个百分点,较上期回落0.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2)建筑业非公经济占比小幅回落。上半年,全省建筑业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93.94亿元,非公占比为45.9%,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有序恢复

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为3521.02亿元,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6%,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1)消费市场逐步恢复。上半年,全省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扩内需促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加,呈恢复态势。全省批发零售业非公增加值661.62亿元,占行业比重为62.1%,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非公增加值205.77亿元,占行业比重为96.1%,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

(2)金融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全省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各类市场也具有一定规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上半年,全省金融业非公增加值为260.99亿元,占行业比重为21.6%,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对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非公增加值占比略降。房地产企业受“三道红线”冲击影响,地产企业战线收缩,市场疲软。上半年,全省房地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675.46亿元,占行业比重为93.0%,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非公增加值1372.55亿元,占行业比重为42.2%,较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

(4)交通运输仓储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非公增加值为287.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09亿元,占行业比重为44.3%,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地区发展情况

从全省三大区域看,比重仍然呈南高北低的态势。陕北两市非公增加值占陕北GDP的比重仅为35.0%,远低于关中51.7%和陕南55.8%,非公占比最高的安康市比最低的延安市高出29.7个百分点。

从总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上半年,仅西安、宝鸡、咸阳三个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共计4241.67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的53.8%。 

分市(区)看,11个市(区)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的有9个。其中,比重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安康59.1%、商洛56.4%和汉中53.5%,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渭南50.1%、榆林36.9%和延安29.4%。(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