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落实“三强三补三确保”措施,抓项目、稳工业、促县域,全市经济承压前行,呈现低位企稳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19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7亿元,增长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62亿元,下降2.3%,占46.1%;第三产业增加值879.54亿元,增长6.0%,占4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0338元,按年平均汇率约合7297美元。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44.9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2.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66.7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3.2%。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97.22万亩,比上年下降0.2%。其中,夏粮284.89万亩,下降0.3%;秋粮212.34万亩,下降0.2%。油料种植2.03万亩,下降1.3%。蔬菜种植108.8万亩,增长2.5%。
全年粮食总产160.32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79.16万吨,下降4.5%;秋粮产量81.16万吨,增长5.1%。油料产量2.8万吨,下降2.6%;蔬菜产量322.57万吨,增长3.4%。
全年果园面积308.05万亩,比上年增长0.4%;当年采摘面积285.82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52.11万亩,比上年下降1.3%。全年水果产量456.89万吨,增长9.2%。其中,苹果产量377.61万吨,增长10.5%。
全年肉类总产量 12.1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猪肉产量9.22万吨,下降5.0%;牛肉产量0.9吨,下降2.8%;羊肉产量 0.78万吨,下降1.7%;禽肉产量1.04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6.9万吨,增长3.7%。奶类产量35.92万吨,下降4.5%。其中,牛奶产量24.6万吨,下降6.5%。年末生猪存栏107.9万头,下降4.9%;牛存栏12.8万头,下降3.0%;羊存栏39.1万只,下降2.4%;家禽存栏792.21万只,增长2.0%。
当年营造林面积3382.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720公顷,封山育林6267公顷,飞播造林4000公顷,退化林修复4666公顷。
全年水产品产量8220吨,比上年下降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45.12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军工)下降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军工)68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4.38亿元,比上年下降4.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同比下降5.7%。其中,能化工业下降10.8%,装备制造工业下降3.5%,食品工业下降6.1%,建材工业下降15.7%,医药工业下降6.1%,纺织服装工业下降2.8%,电子工业增长59.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值801.92亿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2.99亿元,下降1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8.12亿元,下降18.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83亿元,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5.79亿元,增长4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08.84亿元,增长10.0%;石油煤炭及其他285.34亿元,下降1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5个中类行业中15个比上年增长,占42.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5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6.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0.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8%,医药制造业下降4.0%,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8.6%。
在统计的9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4种比上年增长。
表1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绝对数 |
同比增长(%)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100.58 |
-7.7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80.93 |
12.3 |
水泥 |
万吨 |
1123.71 |
21.4 |
布 |
亿米 |
1.47 |
-8.5 |
纱 |
万吨 |
9.21 |
-31.1 |
乳制品 |
万吨 |
8.42 |
51.7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425.19 |
-11.9 |
中成药 |
万吨 |
1.7 |
-24.3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766.48 |
-4.8 |
小麦粉 |
万吨 |
331.6 |
36.3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162.51亿元,比上年下降7.5%;利润总额185.82亿元,下降26.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0户,比上年增加11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9.4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84.92亿元,增长7.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554.67亿元,增长3.5%。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83.69万平方米,增长123.0%。其中,新开工面积1219.27万平方米,增长3.5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民间投资增长4.6%;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6.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8.1%;文化产业投资下降10.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6.95亿元,比上年增长57.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27.97万平方米,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面积201.02万平方米,增长33.2%;商品房销售额151.27亿元,增长91.5%。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86.03亿元,增长7.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6.6亿元,增长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4.75亿元,增长13.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额143.6亿元,增长13.0%;商品零售额597.75亿元,增长9.3%。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化妆品类增长6.4%,金银珠宝类增长6.6%,日用品类增长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6%,中西药品类增长14.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7%,家具类增长6.5%,通讯器材类增长25.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8%,汽车类下降4.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7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和农村均上涨2.7%。食品类上涨8.8%,非食品类上涨1.2%。
表2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项目名称 |
全市 |
城市 |
农村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7 |
102.7 |
102.7 |
其中:食品烟酒 |
106.5 |
106.8 |
105.7 |
衣着 |
101.2 |
101.1 |
101.3 |
居住 |
101.6 |
101.4 |
102.2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2 |
100.1 |
100.3 |
交通和通信 |
98.0 |
97.9 |
98.4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9 |
102.1 |
101.5 |
医疗保健 |
101.7 |
101.3 |
102.9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3.9 |
103.8 |
104.4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01.9 |
101.7 |
102.3 |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出口33.35亿元,下降4.1%;进口55.95亿元,增长45.4%。
全年引进合同项目325个,引进资金1543.6亿元,实现到位资金805.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9个,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0019万美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924.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旅游综合收入474.35亿元,增长22.9%。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公路客运量8306万人,公路货运量14261万吨。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48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1084.2万人次。市辖区实有出租汽车1719辆。境内公路里程157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3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5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8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0.43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9.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5.41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4.4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9.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71.1亿元,下降1.9%;非税收入17.99亿元,增长8.5%。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9.8%。全市财政支出403.95亿元,增长6.3%。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8.8%,较年初新增276.9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4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较年初新增244.78亿元。金融存贷比51.0%,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市保险主体机构46家,其中产险公司23家,寿险公司23个。全年保费收入97.3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财产险20.07亿元,下降7.1%;人身险76.96亿元,增长4.0%。全年保险业机构支付各类赔(给)付款31.46亿元,赔(给)付率32.33%。其中,产险赔付11.58亿元,赔付率57.7%;人身险赔(给)付19.88亿元,赔(给)付率25.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69所,专任教师3439人,在校学生21.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8所,专任教师1517人,在校学生2.76万人。普通小学662所,专任教师16748人,在校学生29.02万人。幼儿园816所,专任教师9506人,在园幼儿15.32 万人。
全市全年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8个,争取科技经费1191万元。全市1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有8项获省二等奖。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推荐8家科技型企业进入省科技厅的科创板后备企业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命名咸阳市重点实验室19家、咸阳市科技创新团队12家、咸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申报引智项目15个,其中国家重点项目4个,省级项目11个。
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5417件,授权专利2656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14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7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18万册(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2%,有线电视入户率62.0%。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4329个,其中,医院数15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993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5149张。卫生技术人员数444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11834人,注册护士数17685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2个。全年体彩累计销售3.995亿元,成功举办咸阳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陕西省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于7月18日—7月30日在彬州市隆重举行。我市共有160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7个大项的比赛,团体总分548.5分,名列全省第二名,荣获陕西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一等奖。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5.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9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27.1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08.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2.14 %,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9.85‰,人口死亡率6.75‰,人口自然增长率3.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87元,名义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8元,名义增长9.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3.04,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7%。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43万人,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0.2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6.5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9.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3.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7万人。
全市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1206个,床位数19933张;其中,养老服务机构数1181个,床位数18578张。不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904,其中,社区服务机构数904个。落实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政策,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3457.4万元,4802名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都得到有效保障。今年以来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361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820万元。全市累计发放两项补贴资金5469.1万元,有效保障了82550名困难残疾人、35330名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
十二、安全生产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17起,死亡19人;其中,工矿商贸类8起,死亡11人;交通事故类4起,死亡7人;农机类4起,死亡1人;其他1起,无死亡人数。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公路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和电信分别来自市邮政局和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咸阳分公司;图书馆、藏书、广播、电视数据、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招商局;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咸阳市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监协会;科技成果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水利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监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物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咸阳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