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市/区公报

2018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持续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多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5.94万人,城镇化率62.31%;人口自增率4.3‰,出生率10.5‰,死亡率6.2‰。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58.9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0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925.97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494.88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构成为8.9:59.4:3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68940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56.82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9.3%,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完成产值241.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201.39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6.80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26.31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0.69亿元,下降7.6%;服务业产值5.93亿元,增长3.5%。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2.74万亩,较上年下降0.14%;粮食总产量69.56万吨,同口径增长3.8%。蔬菜种植面积32.0万亩,增长5.6%;蔬菜产量108.17万吨,增长6.3%;全年苹果产量289.20万吨,下降10.5%。羊存栏56.55万只,下降0.2%,出栏28.25万只,下降2.0%;牛存出栏分别为5.97万头、2.42万头,分别下降0.9%、0.3%;生猪存栏为36.84万头,下降1.3%,出栏49.96万头,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870.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4.38亿元(不含研发支出),增长1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工业增加值544.19亿元,增长13.3%;非油工业增加值310.19亿元,增长6.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升一降”:全年生产原煤5112.09万吨,比上年增长3.9%;原油1529.24万吨,增长0.8%;发电量69.63亿千瓦时,增长59.5%;开采天然气49.71亿立方米,增长25.9%,原油加工量923.96万吨,增长1.8%;卷烟32.2万箱,下降8.2%。

2018年规上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

增速(%)

原煤(万吨)

5112.09

3.9

原油(万吨)

1529.24

0.8

其中:长庆油田公司

672.66

-1.9

延长油田股份公司

856.58

3.1

原油加工量(万吨)

923.96

1.8

发电量(亿千瓦时)

69.63

59.5

卷烟(万箱)

32.20

-8.2

天然气(亿立方)

49.71

25.9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市180个资质以内建筑企业(总承包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个劳务分包企业产值不计算)完成产值137.4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7.98亿元。全年共签订合同额213.5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9.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9%。第一产业增长1.9倍,第二产业下降4.0%,第三产业增长1.0%。民间投资增长96.1%。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037.47万平方米,增长24.9%,房屋竣工面积23.01万平方米,下降84.2%;商品房销售面积92.76万平方米,下降28.0%,待售面积54.95万平方米。

2018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指标

增速

农、林、牧、渔业

158.0

采矿业

-8.3

制造业

9.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7.7

建筑业

0.0

批发和零售业

0.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

住宿和餐饮业

-49.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2.3

房地产业

12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7.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37.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8.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68.5

教育

28.9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4.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1

五、交通和邮电

全市完成客运量30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06253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766万吨,货物周转量262635万吨公里。投放通村客运车辆1725辆,干线公路优良里程为1249公里,优良路率为87.52%。县乡实现年均优良里程1967.2公里,其中:县级里程989.9公里,优良率为69.5%;乡级里程977.3公里,优良率为65.9%。

全市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业务收入3.43亿元,增长10.6%;累计完成业务总量3.20亿元,增长7.5%;电信业务总量148.7亿元,增长1.7倍。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8.76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68.60亿元,增长10.9%。

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7.35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63亿元,增长10.0%。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281.52亿元,增长10.4%;餐饮收入33.46亿元,增长12.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3%。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1.6%。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指标

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

2.1

  食品烟酒

2.3

  衣着

0.6

  居住

4.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5

  交通和通信

1.4

  教育文化和娱乐

1.7

  医疗保健

1.4

  其他用品和服务

0.4

七、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344万人次,增长25.4%,其中:海外旅游人数4.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0.7亿元,增长37.5%,其中:外汇收入427万美元。


八、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99亿元,增长67.7%。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86个,总投资1639.36亿元。其中:新签合同项目270个,总投资874.92亿元,引进资金867.99亿元;协议项目80个,总投资818.49亿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总到位资金525.95亿元。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 425.87亿元,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34亿元,增长5.6%;地方财政支出397.69亿元,增长12.6%。



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

                                                  万元、%

指标

总量

增速

财政总收入

4258706

15.3

地方财政收入

1483398

5.6

税收收入

1015489

21.5

增值税

482553

19.3

营业税

424

-32.4

企业所得税

52569

77.8

资源税

231265

30.7

非税收收入

467909

-17.6

地方财政支出

3976883

12.6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10.14亿元,增长2.8%,比年初增加43.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87.16亿元,增长6.9%,比年初增加76.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45.95亿元,比年初增加67.69亿元;中长期贷款768.90亿元,比年初减少14.16亿元。

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33个,其中:财险机构17个,寿险机构16个。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8.98亿元,增长13.3%,其中:财险业务收入11.50亿元,增长10.4%;寿险业务收入27.49亿元,增长14.6%。全年赔款及给付11.91亿元,增长8.6%,其中:财险赔款支出6.21亿元,增长2.7%,机动车辆保险赔款支出5.60亿元,居财险各险种赔款之首。寿险业务赔款及给付5.70亿元,增长15.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类中小学363所,其中:普通中学112所,普通小学25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99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1.8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372人。幼儿园556所,在园幼儿11.95万人。

全年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1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86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4309.8万元。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143项,其中:发明292项;专利申请授权量669项,其中:发明43项。发放知识产权相关资料6000份,接待群众咨询800人次。

十一、文化、档案、广电、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从业人员755人;文化馆(站)133个,从业人员595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72人,藏书101.77万册;艺术表演场馆15个,从业人员1500人。全市创作戏剧作品11部,曲艺、小品45个,歌曲55首。

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107.44万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29个,已建立村级档案室102个。

全年《延安日报》发行349期、3.60万份。电视台共播出电视新闻58242小时;共播广播新闻64018小时。电影公益放映3.2万场次,行政村放映覆盖率100%。全市广电网络县、乡镇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7.27万户,其中当年新发展3.27万户。全市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4%,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8%。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55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医院、卫生院220个;床位1.3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6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万人。全市拥有村卫生室204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72人。全市共接呼救电话2.1万次,出动急救车辆2.1万辆次,接回伤病人员1.5万人。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28个,建成全民健身广场1388个,建立了61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3927人。全市范围内建成了115条全民健身路径、58个晨晚练点,为群众健身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5万人。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28个,共销售体育彩票5.89亿元,筹集公益金3200万元。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1.5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7.36万亩。封山育林24.2万亩,完成历年造林补植面积69.8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1万株。截至年底,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142.3平方公里。

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播报365次,延安环保信息网发布各类信息1565条。全年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8388人次,检查各类企业近3670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10起。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核实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点位27个。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69.6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能耗消费总量21.04万吨标准煤,增长2.5%;第二产业546.68万吨标准煤,增长7.4%;第三产业117.47万吨标准煤,增长2.1%。全市居民生活能耗消费总量84.4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11%,增长2.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92%,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增长2.8%。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7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26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增长9.2%。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19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0.3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62万人。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0%。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8个,拥有床位1970张;拥有敬老院38个。全年城市低保对象1.58万户、3.30万人,保障标准为555元/月;农村低保对象3.62万户、8.24万人,保障标准为4020元/年。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常被用作反映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程度。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

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注:1、本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月快报数据;

    2、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粮食总产量为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评估认定的数据,增速按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整后数据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注册地在延安的工业法人单位;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地在延安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常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为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8、教育、卫生、旅游、交通邮电、财政、金融等部门数据由部门提供;

    9、由于小数点位数保留的原因,个别指标分项、加总与合计不等。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