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团结努力,扎实工作,全市总体经济在上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594.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增速高于全国、全省3.2和0.2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市中与西安市并列,位居第四。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79.93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75.21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5%、82.7%和13.8%,分别拉动GDP增长0.6、12.0和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6.8:81.0:12.1调整为7.0:80.8:12.2。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开发,气候条件良好,秋粮喜获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1、农作物涨势良好,粮食作物达到了以秋补夏目的,并且完成了全年生产目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18.4万亩,较上年减少5.98万亩,粮食总产76.07万吨,增长0.18%,其中秋粮71.31万吨,比上年净增加0.24万吨;蔬菜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拥有蔬菜大棚7.77万棚,增长4.5%,蔬菜产量55.15万吨,增长6.1%;水果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40万吨大关,达到143.31万吨,增长16.9%,其中苹果产量138.09万吨,增长17.2%。全年完成农业产值54.5亿元,增长8.8%。
2、造林面积减少,但质高价优的占比重提高,林产品上年因灾基数较小,今年产量增、价好,林业生产整体情况比较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44万亩,育苗面积2.52万亩。完成林业产值2亿元,下降4.6%。
3、畜牧业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生猪出栏和存栏全面增长。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60.40万头,增长8.1%,生猪存栏达61.18万头,增长7.1%。畜产品产量平稳增加。全市肉类总产量6.51万吨、牛奶产量0.42万吨、禽蛋产量1.84万吨,分别增长6.8%、9.3%、10.1%。全年完成牧业产值11.56亿元,增长4.1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长庆)完成产值892.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从隶属关系看:中省工业增速明显快于地方工业。中省工业完成产值870.1亿元,增长17.6%,地方工业完成产值22.48亿元,下降14%;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产值870.03亿元,增长16.3%,轻工业完成产值22.54亿元,增长27.7%。
从行业看:石油工业仍是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石油工业完成产值819.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85%,增长15.7%;煤炭、卷烟等其他工业增势强劲,但由于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重较低,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煤炭、卷烟等其他工业完成产值72.74亿元,增长32.7%。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呈现“四增一减”态势。全年生产原油887.53万吨,增长9.5%;加工原油934.6万吨,增长6.5%;煤炭1034.83万吨,增长24.2%;卷烟31.5万箱,增长10.5%;发电量2.94亿千瓦时,下降2.6%。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8.14亿元,增长76.6%。其中建筑工程25.45亿元,增长73.1%,安装工程2.31亿元,增长1.6倍,其他0.38亿元,增长1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33亿元(含跨市区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6.1%。从三次产业看,全市城镇投资用于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96亿元、190.91亿元和72.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40.3%和1.1倍。在第一产业中,林业投资1.28亿元,增长37.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190.68亿元,增长40.6%,其中:石油开采加工业完成投资166.21亿元,增长43.2%。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完成投资21.81亿元,下降15.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24.45亿元,增长1.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2亿元,较上年下降4.2%。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34.7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71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01.2亿元,增长33.4%。全年完成了凤凰山绿化、河道清理疏浚、排污管网配套、棉土沟搬迁等项目。省道201宜川至延川公路路基工程、黄陵矿业公司二号井、延安东盛市场扩建、省道303延安至吴起二级公路、市区道路西环线、原油产能建设、市区经济适用房、姚店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卷烟厂异地改造等收尾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延长—大宁黄河大桥、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矿、火车站广场、通村油路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旅客周转量15.52亿人/公里,增长13.9%;公路货运量1507万吨,增长12.6%,货物周转量14.98亿吨/公里,增长13.2%。随着延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大桥的竣工通车,市区街道改造完成,西延铁路复线、青兰高速延安段开工建设,省市交通共建协议正式签署,延长黄河大桥建成投用,西环线一期、延安至壶口、云岩至延川二级公路路基贯通,延安至吴起二级路改建、城区西过境公路达到计划进度,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达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6.76万户,增长0.1%,其中住宅用户29.32万户,增长3.6%,在住宅用户中,城市用户17.24万户,增长2.3%,农村用户12.07万户,增长5.5%;电话普及率为 22.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55万户,增长25.2%。国际互联网用户5.3万户,增长23.3%。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城乡看:城乡市场持续升温,差距逐步缩小。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28亿元,增长18.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76亿元,增长15.7%,城乡差距由上年的 4.49个百分点缩小为 2.4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33亿元,增长23.4%;其他行业零售额0.82亿元,增长19.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89亿元,增长15.7%。
市场物价上涨势头有所缓解。市场物价随着上年价格基数的增大和国家各项稳定价格水平,抑制物价上涨幅度措施的逐步到位,全市市场物价上涨势头明显缓解。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同比上涨5.4个百分点,其中:8月上涨高达7.7%,12月仅上涨5.9%。从城乡看:城市上涨5.2%,农村上涨5.7%。从调查的八大类看:上涨幅度较高的仍然是食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4%和6.6%,拉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34和0.85个百分点。
2007年各类物价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
指数 |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5.4
|
非食品价格指数 |
101.6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3.6 |
消费品价格指数 |
105.9 |
(1)食品类 |
114.0 |
(2)烟酒及用品 |
102.0 |
(3)衣着 |
101.3 |
(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
101.6 |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0.0 |
(6)交通和通信 |
99.2 |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7 |
(8)居住 |
106.6 |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04.7 |
其中:城市 |
104.8 |
农村 |
104.6 |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