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他山之石

山西灵丘:“四方联动”实现“治病脱贫”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08 09:41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中一大难题,针对农村因病致贫人口占比高的实际,山西灵丘县在积极实施中央、省健康扶贫政策的同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支持下,2016年开始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合作实施“四方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并取得成功,去年11月被国务院扶贫办举办全国健康培训,“四方联动”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过去有病治不起,全凭身体扛,现在好了,‘四方联动’医疗救助,不仅不用为有病治不起发愁,而且办理快速便捷。”在山西灵丘县中医院“四方联动”办理窗口,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贫困户患者家属们对该县的健康扶贫“四方联动”好评不断。

“四方联动”健康扶贫是指采取“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模式,将原本分散在医保、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帮扶措施与社会捐助整合在一起,设立“四方联动”保障救助基金,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单子结算”。具体而言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无需缴纳押金,出院时在“四方联动”结算窗口就可以完成一单式结算,一站式服务。保障对象可一次性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方联动”专项救助等各类报销费用。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一是补充医疗保险不设起付线,个人自付目录外费用报销85%。二是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0000元降到5000元,比例提高到78%。三是民政医疗救助个人自付目录内费用:属低保户的,救助70%;属五保户的,全额救助。就医负担切实减轻。该县“四方联动”试点运行阶段,249例贫困患者通过“四方联动”一站式结算帮扶后,实际报销比例最低91%,最高100%;山西省“136”医疗扶贫政策出台后,“四方联动”救助模式与之精准衔接,将贫困户患者医药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内,实际报销比例最高达99%,目前已救助4702人次,救助金额367万元。该模式在降低贫困群众看病就医直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他们的间接成本,从而做到“既治病、又脱贫”的目的。

四方联动,凝聚救助合力。在实施“四方联动”综合改革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四方优势力量,对因病致贫人口的医疗服务全过程跟踪,努力实现既治病又脱贫的目标。一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少生病、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为目标,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签约”服务、“不忘初心、医疗服务进农村”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做好健康动态管理、疾病预防和干预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县域就诊率和治愈率,确保患病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医疗保险救助。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确保辖区内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省、县财政各出50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缴纳补充医疗保险,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设一道医疗保障防线;积极推进社保卡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工作,解决群众异地就医报销程序繁琐的问题;本年度内就医,只扣减一次起付线,提高了贫困患者医疗保障的程度;试行医保基金打包预付制度,控制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增长幅度。三是政府医疗救助。全体城乡居民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报销后,自付费用超出10%的,由“四方联动”专项资金专项救助。四是社会组织帮扶。全体城乡居民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保险、政府医疗救助报销后仍不能承受自付医疗费用或后续生活无法保障时,利用社会医疗技术力量、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进行社会医疗救助帮扶。社会帮扶旨在政府帮困救助中发挥拾遗补缺作用,实现个性帮扶,防止因病返贫。

四方联动,确保帮扶实效。“四方联动”改革启动以来,该县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治疗、精准脱贫“三个精准”原则,给予所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有效帮扶,解决了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确保应帮尽帮。一是精准识别,数据“零差错”。通过村医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核查并核准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的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救治信息资料。2017年针对“因病致贫”人员完成了全县2409份入户调查问卷,并录入“四方联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2018年结合扶贫系统动态调整、健康扶贫服务“三个一批”活动,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入户摸底排查4014户“因病致贫”人员,按照“贫中找病”与“病中找贫”原则,实现经济条件识别与疾病状况识别双精准,实行建档立卡人员疾病诊治及费用补偿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识别方法,按照建档立卡因病致贫人员患病和贫困类别对其进行精准分类,确保所有因病致贫家庭可享受全周期的健康扶贫服务。二是精准治疗,服务“长效化”。为每个“因病致贫”人员建立一套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做到诊断正确、治疗正确、疗效有评估、长期管理。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精准识别基础上,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与因病致贫建档立卡人员进行签约,实现一对一的诊断与治疗监测。确诊为长期慢性病的患者,签约医生需及时将其纳入慢性病管理系统并定期考察疗效;患者转诊需经签约医生向上级医生报批,患者转诊后签约医生要对其跟踪管理;对于一些危、急、重症患者,允许病人先就诊后补办相关转诊手续;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四方联动经办人员定期对转诊情况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公示,做到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三是精准脱贫,救助“精准化”。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贫困状况和患病情况进行精准分类(共九类),不同类别人员发生的医药费用,可享受不同的“四方联动”兜底保障标准。“四方联动”综合帮扶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可申请间接医疗费用补助。对所有患病的贫困人口,实现疾病诊疗信息和经济信息的动态采集与管理,定期由村委会、村医对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查,从而实现帮扶人员“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治愈人员、经济改善人员退出帮扶。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