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他山之石

重庆巫山:“医疗扶贫”为巩固脱贫成效扫清障碍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1-19 09:29


重庆市巫山县在建档立卡9万贫困人口中,发现因病致贫的有2.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8%。是全县精准扶贫的最大“拦路虎”,也是精准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5年7月,巫山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在龙溪镇率先试点实施免费治疗,首批住院治愈康复14名,这一探索得到当地群众高度认可。2016年3月,在认真总结龙溪镇精准医疗扶贫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123456”模式,举全县之力,创新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实施“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对家庭主要劳动力或因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主要劳动力就业的家庭患病成员“两类人”,按照“集中初筛复查、分批次入院治疗、全程跟踪服务”三个步骤,采取“医保报销、医院减免、政府补助、患者自付“四个一点”治疗费用结算模式,达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体检筛查、巡回义诊、签约服务、药品发放“五个全覆盖”,实行村卫生室六级管理。纵深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着力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为彻底根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成效,巫山县先后开展三轮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救治16322人次,出院15905人次,县外转诊42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9.7%,治疗好转恢复劳动能力达70%以上,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得到群众普遍好评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光明日报、重庆日报、健康报、新华社、中国政府网等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先后在全国健康扶贫工程政策解读培训班、全市健康扶贫工作会上作交流。新华社《重庆领导专供》2016年、2018年两次刊出巫山县健康扶贫做法。


一、精准定位,方案求“优”

(一)突出战略定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将健康扶贫工程定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成立巫山县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二)不断优化方案。先后印发《巫山县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巫山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巫山县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编制《巫山县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手册》,不断细化规范操作流程,将健康扶贫往深、往实、往精推进。

(三)全力督导推进。督促各级各部门把精准医疗救助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精准医疗救助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严格实行日报告、周通报、月汇总和随机抽查制度,全程跟踪问效,严肃查处在精准医疗救助工作中作风不实、贪污截留救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把好事办好办实。

二、精准识别,对象求“准”

(一)精准锁定对象。按照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卡贫困户患者救助全覆盖、应治尽治目标,通过入户排查、体检等方式推进因病致贫返贫户的核实核准工作,完成全县建卡贫困患者基础信息采集,并同步完成患病人员病情调查专项工作,建立精准识别救助对象信息采集台账,录入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将农村五保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符合国家规定9大病种的低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二)精准锁定病种。原则上为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可治愈、可好转的疾病,主要分为急危重症、外科手术、妇产科、慢性疾病、精神疾病五大类。在国家规定的9种大病病种基础上,新增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脑瘤、膀胱癌等6种大病病种,实现国家规定病种和我县规定病种全覆盖,帮助贫困家庭尽快恢复生产力。

三、精准诊疗,流程求“精”

(一)集中初筛复查。由各乡镇(街道)组织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医生提出建议名单,乡镇医疗救助服务组完成初筛后,通知复查对象到指定地点,由县级专家组负责对乡镇初筛名单开展现场医疗技术复查。对确有行走不便者做到入户诊查,确保初筛救助对象复查全覆盖。

(二)分批次入院治疗。县级专家组以乡镇为单位,将复查确定救助名单报县精准扶贫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城乡三级医疗联合体建设为载体,分期分批组织救助对象到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治疗,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县级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市级相关三甲医院签订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协议,开展双项转诊绿色通道。邀请市级专家会诊重度贫困患者129名,帮助节省医疗费用350万元。

(三)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县级专家会诊出路子、乡镇医师对症开方子、乡村医生随访结对子”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根据病种、病情逐一制定诊疗方案,确定救助医院及帮扶医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并签订签约服务协议,建卡贫困户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由“一帮一”人员负责救助对象住院期间、出院后的健康状况跟踪和随访,医疗救助工作实现零投诉,救助对象满意率达100%。


四、精准帮扶,基础求“实”

(一)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近年来投入2005.87万元新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20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68个,达到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同步配备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统一标识标牌,配齐配强村医生。

(二)体检筛查全覆盖。组建8个县医疗救助专家组,组织乡镇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对2.5万名建卡贫困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常规体检和疾病筛查。

(三)巡回义诊全覆盖。组织医疗专家开展巡回义诊11.7万人次,发放宣传袋6.35万个、常用非处方药品价值63万元、宣传资料10万份,普及健康 知识。

(四)签约服务全覆盖。多层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2.6万人次,建卡贫困户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制定签约服务规范、医疗救助“一帮一”规程,固化帮扶医生,签订帮扶协议,负责健康指导、治疗联系、跟踪随访。

(五)药品发放全覆盖。免费提供饮用水消毒片、肠道杀虫剂、便民保健箱2.7万个、常用非处方药品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贫困地区卫生防疫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六)实行村医生六级管理。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确保农村卫生网底有阵地有人员能服务。

五、精准给力,经费求“足”

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采取“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模式结算治疗费用,设立大病救助基金3700万元,治疗费用实行专款专账,适时结算。

(一)医保报销一点。即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建卡贫困户商业补充大病保险、扶贫基金会贫困户大病救助“五大惠民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100%,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且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累计报销医疗费用4347.29万元,同比增长412.42%。

(二)医院减免一点。即实行免120急诊费、二级护理费自付部分、住院诊察费自付部分、门诊诊察费自付部分、床位费自付部分“医院五免”。

(三)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部分由财政按照分段分档按比例救助,乡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救助最高500元/人;县属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救助最高1000元/人。住院自付费用在3000元及以下的予以全额补助,自付费用超出3000元的,由救助对象分别按5%(乡镇街道医院)、10%(县级和市级指定三甲医院)比例自付。2017年补助贫困户医疗费用2071.73万元,同比增长315.12%。对符合条件经审定同意转入重庆市指定三甲医院的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对象,其最高救助额度可达8万元。严格执行单病种限价标准,救治医院凭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清单、发票、明白卡、汇总表等,每月集中审核,治疗费用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结算。

巫山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医疗救治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精准脱贫保、健康扶贫医疗基金救助“五重保障”,落实“一站式”结算工作。实施“大病集中救治,特殊困难家庭兜底保障,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强市、县医疗联动,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医疗联合体,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坚决防止因病返贫,为全县稳定脱贫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