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写好“活”字文章 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0-25 09:17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藤县根据地广村多、基础薄弱、情况差异等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在工作力量上凝成合力,在资源配备上激发活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县298个村(社区),有80个实现“零突破”,达2万元以上的村有69个,其中有18个超过5万元。
一、摸清家底,盘活集体资源。藤县多措并举盘活现有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全面排查,“找回”一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集体“三资”集中排查、确权登记,重点对部分年久遗漏、权属不清资产进行重新确权登记,对部分长期封存、多方共有的资金进行依法分配,对部分存在矛盾纠纷的资源进行法律调解,明晰权属,使“遗漏沉睡”的“三资”得到盘活,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资源。规范契约和接收运营,“升价”和“增值”一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活动,联合县人民法院、县法制办、县司法局、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重点清查低价合同、不规范合同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显失公平的合同。收集上来的各乡镇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有211份,涉及山林、水库、山塘等67943.99亩,涉及铺面、晒场等4619.04㎡,目前正在协商的合同有118份,已经清理的有66份(其中6份是今年的预脱贫村)涉及山林水库9425.41亩,铺面晒场4159.04㎡,原本66份合同合计年收益16.50万元,清理后,66份合同合计年收益86.92万元,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72.26万元,增幅437.99%。
二、抱团发展,激活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政治工作优势、组织工作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组织、扶持党员、经济能人大力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本地优势产业,探索多种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血造血”。一是太平镇陈垌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参与,成立藤县太平凤凰坪种养合作社,通过村民入社,确立了土地参股、现金认购股权、吸引外来投资和争取政策支持等资金筹措方式,创办米酒厂、腐竹厂、肉猪养殖场。吸纳了陈垌村90%的农户都入股合作社。2017年底,合作社分红3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4万元。预计2018年陈垌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并吸引了周围的良垌、永良、东皇村、古秀、木崖、浮田六个贫困村以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专项款共120万入股,今年9月,这六个贫困村顺利拿到第一期分红每村14400元。全县有32个村参照陈垌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金鸡镇交口村土地营运模式,整合整个村小组各家各人所承包的水田、旱地、林地入股,大力发展水果种植、生态养猪、水塘养鱼等生态种养业,盈余拿出10%作为集体收入用于发展公益事业后,剩余盈余部分按1:2:7比例分配。三是藤州镇积和村企合作模式,通过与新希望集团合作,采用“龙头带动”办法建成规模化肉猪养殖场,形成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村合作社按每头猪计取放养费170-180元,计入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40万元。同时带动藤州镇的另外5个贫困村共250万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投入到积和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加建猪舍,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抱团式发展。全县有90多个村参照以上三种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因地制宜,灵活增收渠道。根据各村的特点,探索自主经营管理、劳务创收等多种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埌南镇冼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由冼村村民合作社负责自主经营管理,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及第一书记工作经费进行投资,在用工方面,合作社优先聘请本村贫困户到基地从事除草、入肥、搭果棚等工作,项目于2018年初实施,累计投资15万元,目前基地的百香果已进入成熟期,预计本月中旬可以摘果销售,初步预计今年可收1.5万~~2万斤百香果,按照目前3元每斤的市场价格,可获得集体经济收入4.5--6万元。同时,鼓励村民合作社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公司,承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卫清洁、河道保洁、村级公路及养护等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村集体提供的相关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天平镇满村、冷水村通过承接村屯道路建设,濛江镇旺家村和洲祖村通过承接垃圾清运获得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