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扎实开展对标补短工作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10-14 15:00
全省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查漏洞,补短板,防控风险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延安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一是划定时间,有序推进。成立由市扶贫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调度组、政策标准组、数据比对组、帮扶成效组、督查督导组5个专项工作组,同心同向、同步发力。制定印发《延安市决胜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党政同责、一体推进,严格标准、全面核查,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边核边改、补齐短板”四个原则,对标主要内容新增“稳定脱贫成果10项长效机制、各类问题整改”两项内容,明确了5个需要重点把握的时间节点,具体为:9月上旬完成数据信息比对核查和信息补正工作;9月中旬完成电话抽查比对核查工作;9月下旬完成实地入户比对核查工作;11月底前,加强问题整改全面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12月20日前,完成对标补短工作“回头望”工作,对数据质量再完善、再提高。二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召开“对标补短”扶贫数据信息比对工作推进会,对各县(市、区)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就数据信息比对进行集中培训。各县(市、区)创新培训举措,加强“对标补短”工作政策业务培训,志丹县、吴起县召开数据比对和致贫返贫风险预警业务培训会,重点对各镇办和行业部门信息员和分管领导进行培训,同时,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普查经验交流会,结合普查做法全面安排开展“对标补短”工作。黄陵县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培训会,就“对标补短”工作时间安排、对标内容、对标方法、补短措施、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培训。召开普查督导工作培训会,对6个普查督导组18名普查员进行系统培训,明确普查督导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纪律及相关要求。三是创新办法,注重实效。各县(市、区)和行业部门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做到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市级全面开展了“三类比对”工作,即市级行业部门与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信息比对,市县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县级行业部门与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信息比对。目前,共比对数据总量162225条。同时采取“一县一单”的形式,限时整改。安塞区、甘泉县、富县对全县脱贫攻坚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展逐村逐户核查摸底。子长市在全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问卷调查工作,全面查准查实问题,补齐短板漏点。黄龙县对全县47个村委会(农村社区)和1534户建档立卡户、55户边缘户进行一次交叉核查工作,以交叉核查促进“对标补短”工作落实。宜川县扎实开展“一整二合三对四核五补正”工作,即整理帮扶措施、合成工作台账、比对措施差错、核查疑似问题、补正工作短板, 确保补齐各项帮扶措施短板和信息漏点。宝塔区由区委督查室牵头,区扶贫局负责,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对各乡镇、街道和行业脱贫部门“对标补短”及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实地查看工作落实情况,倒逼工作落实。
宝鸡市渭滨区坚持以“五比、五查、五改”为抓手,扎实开展联村联户“对标补短”,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一是围绕“十项重点”对标。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下发《联村联户“对标补短”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落实。各镇村、各部门紧紧围绕“十项重点”核查巩固,全面推动查漏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比对核实脱贫质量;围绕帮扶措施落实,重点比对核实到户到人精准施策;围绕主要基础设施,重点比对核实常态管护成效;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比对核实带贫益贫成效;围绕稳岗就业,重点比对核实务工增收;围绕消费扶贫,重点比对核实消费扶贫工作落实成效;围绕“十大提升行动”,重点比对核实长效机制运行;围绕动态预警监测,重点比对核实致贫返贫风险防控;围绕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户,重点比对核实风险排查化解;围绕问题整改提升,重点比对核实工作质量和成效,同步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等涉贫舆情处置工作。二是常态开展“五比”查漏。建立联村联户、条块结合,纵向涵盖到镇到村、横向覆盖行业部门、末端联结到户到人的体系,采取定期比对与日常比对、筛查预警与动态监测、线上检索与进村入户、行业自查与干部交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常态化精准比对。数据信息比对。行业部门运用扶贫信息系统和行业数据库,实行一对一数据比对,发现短板弱项、疑似问题和数据差异,集中会审,综合研判,形成问题清单逐条核实整改。电话抽查比对。扶贫办和行业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坚持每周通过电话抽查方式,比对核实到户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帮扶效果是否真实,数据信息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交办处置。突出重点比对。聚焦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家庭,加强“四支队伍”日常走访实时监测,强化行业部门经常到村到户垂直监测,及时比对排查风险,提前化解预防贫困。实地入户比对。各镇村组织“四支队伍”,对数据信息比对存在异常、动态监测发现疑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开展入户比对核实,准确掌握情况,统筹对接区级相关行业部门做好处置和补正工作。反馈问题比对。对各级检查和自查发现问题,省市行业部门比对反馈的疑似问题,各镇和区级行业部门逐项逐条进行比对,随发现随交办随核实随修正,确保问题核准补正到位。三是集中进行“五查”起底。在常态化开展“五比”的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扎实开展“五查”。联村联户交叉检查。各涉贫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带队,全体帮扶干部参与,镇域内各村相互开展交叉检查,工作队负责检查村级工作,帮扶干部负责入户检查。在核查政策、措施、成效的同时,筛出收入不稳户、政策漏点断档户、措施不准不全户、帮扶工作不满意户,分类反馈补短,促进镇村和行业部门工作整体提升。镇级重点入户抽查。各镇组建专项核查组,重点对剩余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集中进行入户实地核查,对标“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指标,核实生产生活状况,切实排风险、强措施、补短板。部门对标集中自查。区级“八个一批”行业部门和医保、交通、残联、金融办分别成立专项核查组,按照“对标补短”工作任务,对行业指标和政策措施、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找准问题短板,集中整改提升。行业随机电话访查。扶贫办和行业部门成立专项访查组,采取随机进村入户暗访和电话访查等方式,对联村联户“对标补短”工作进行抽查,同时随机抽取相关重点户进行电话访查,列出问题清单,予以交办整改。区级领导专项督查。各分片包镇和联村包抓区级领导,对各镇村、各分管行业部门“对标补短”工作进行每周专项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的真改彻改,消除盲点。四是认真推进“五改”补短。各镇村、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督促整改为抓手,帮助被检查村、户查缺补漏,在查清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五改”,跟踪推进不松手,督促协助抓整改,确保工作有提升。帮扶干部落实改,到户问题由帮扶干部对照问题清单逐条对标整改补短;联户干部跟踪改,对联户检查发现问题一抓到底,持续跟踪帮扶干部逐项整改到位;工作队联手改,对村级问题联合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进行整改,协助推动补短提升、落实到位;各镇村监督改,对到村到户发现问题,镇党委、村党支部紧盯不放,随时监督村级“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彻底整改,确保全面整改落实;行业部门指导改,到村到户发现涉及行业问题,相关部门坚持一事一导引、一村一指导,精准指导推动到村到户工作全面整改到位。
汉中市勉县聚焦“帮扶、非贫、数据、作风和重点人群”五大重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聚焦精准帮扶,小分队攻坚补弱项。各村社区组建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干部组成的“2+1”小分队,采取逐户核查致贫原因、核实对应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对相关帮扶措施再研判、再落实,同时对监测预警发现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有劳动能力的逐一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充分运用公益岗位安置、社区工厂就近就业等政策;对无劳动能力的按程序强化社会保障措施,兜牢织密保障网底,确保所有贫困户全面精准享受扶贫政策,彻底消除帮扶措施空白点。专项工作开展以来,“2+1”小分队累计入户2775户,发现问题236个,整改236个,为27户解决实际了问题,工作成效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二是聚焦非贫漏点,交流学习促提升。对贫困发生率较高的14个重点非贫困村调整充实了帮扶力量,并组建14支驻村工作队进驻开展工作。全县选派100名干部到86个非贫困村担任督导联络员,指导督促非贫困村进行排查整改。今年8月,组织各镇办及86个非贫困村支部书记、工作队长,实地观摩帮扶成效显著的2个非贫村,为非贫困村找准发展方向,厘清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帮扶成效。三是聚焦重点人群,逐户排查防风险。对重残户、慢病户、特困户、老人户等群体,组织行业部门、四支力量逐一开展重点人群享受政策“回头看”,核查其“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脱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重残户进行再摸底再排查,查看是否按要求办理残疾证,是否充分享受残疾人帮扶政策;对“高精结糖”四类慢病群体,是否享受签约随访服务;对分散供养特困户1414人、低保户中5927老人户生活情况进行跟踪,查看生活是否达标,监护责任是否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对重点人群逐户排查,补齐存在短板。四是聚焦账实相符,核实补正提质量。充分运用比对核实结果,督促镇村开展信息数据与帮扶成效的核查核实,对发现的数据信息疑似问题,由“四支队伍”统一收集汇总,建立台账,镇办安排专人审核,及时在扶贫信息系统中补正完善,并及时完善相关帮扶措施,确保账实相符。五是聚焦攻坚作风,以赛促改强基础。先后8次开展互查互评、技能竞赛、劳动竞赛8次, 9月份组织开展帮扶成效互查活动,18个互查组对各镇办进行交叉检查,采取不确定样本村、户数量,以积分制的方式发现问题,重点对帮扶工作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稳岗就业情况、消费扶贫工作情况等工作进行检查,共检查136个村,入户3112户,发现整改各类问题7645个,达到预期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