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各区县掀起 “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热潮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4-21 08: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我省全面开展以“排查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清零,排查存在问题、整改任务清零,排查长效机制、漏点短板清零”为主要内容的“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各区县以决战决胜姿态掀起百日冲刺攻坚热潮,全面发起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总攻,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铜川市宜君县扎实推进 “三排查三清零”行动,晾晒比学交流,弥补短板弱项,全力防返贫、减存量,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是以四项措施推进。在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中,宜君县按照一份清单、一份实施方案、一套督查督导督战机构、一份督战书“四项措施”强力推进。一份清单即《宜君县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任务清单》,将“三排查三清零”工作任务具体量化为3方面11类32项84个问题,明确了排查整改责任和时限;一份实施方案即各行业部门、各乡镇(街办)对照县级任务清单制定切合实际的“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实施方案,再细化分解任务,做到问题清单到村到户,责任到人到事;一个督查督导督战机构即“三督一战”工作机构,成立了县委书记任队长的督战队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队长的督查督导队,对贫困规模大和无劳动能力占比高的镇村实行挂牌督战;一份督战书即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宜君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书》,突出“战”况,对反馈问题的整改,明确了整改主体、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及整改结果运用方式。二是一场观摩会晾晒。在“四项措施”的推进下,宜君县聚焦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环境整治等问题短板整改的成效,选取了8个乡镇(街道)20个行政村,制定印发了《宜君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观摩推进活动的通知》,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及重点部门负责同志80余人,开展了一场观摩晾晒评比活动,对“三排查三清零”整改成效进行集中晾晒评比,掀起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热潮,倒逼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高效推进。三是用两种方法点评。一是在观摩现场,采取包镇县级领导交叉点评法进行点评;二是在县委书记专题会研判的基础上,召开观摩点评大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综合点评,并通报督查督导督战发现问题,达到了揭短亮丑不掩饰、查摆问题不漏项的效果。四是在三个方面展示。通过“三看”,展示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推进及排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实绩。一看镇村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二看镇村产业发展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情况、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三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措施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移民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及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五是强化评比结果运用。经过为期三天的观摩评比和县委书记专题会、县委常委会会议的综合研判审议,宜君县最终评选出了3个先进乡镇和7个先进部门,将其直接确定为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有效激发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延安市安塞区大胆探索实践,聚焦产业发展、消费增收和民生保障,不断培育壮大“三员”队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一是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围绕棚栽、林果、畜牧、杂粮四类产业,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4名,为每个村配备5名农技指导员,建立技术服务监督牌,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已然形成,有效提升了贫困户产业管护和脱贫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全区产业指导员共走访贫困户5000余次,开展技术指导6000余人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600余户,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1000多万元。二是培育消费扶贫网格员。针对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问题,安塞区通过包扶单位承销、龙头企业代销、电子商务营销、商场超市直销、帮扶干部助销、爱心超市网销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努力构建消费扶贫网络,不断发展壮大消费增收网格员队伍,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建立了延安市安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电商服务站11个、农村电商服务点83个,覆盖55个贫困村,培育消费扶贫网格员(电商网点)120名,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面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培训362人次,其中贫困户培训309人次,为全区电商扶贫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纵深发展。招安镇采取“新媒体+文化”模式,网红直播助推苹果销售,1小时自媒体平台订单突破1万单,销售额达42.6万元;高桥镇推行“互联网+认养果树”模式,网民认养果树5500余株,销售收入165万元,实现了苹果由“按斤卖”到现在“论个卖、按树卖”的转变。2019年,以安塞名优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安塞点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商网点帮助贫困群众销售苹果618.6万斤,实现销售额1392.3万元,销售小米、绿豆等小杂粮44.5万斤,实现销售额177.8万元,帮助34户贫困户增收86万元。三是设置民生保障管理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安塞区锐意改革,不断加强民生保障管理员队伍建设。创新推行农村饮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在116个村成立了农村供水协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区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列支5000元用于供水设施管理,全面夯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为833处农村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备,并配备水管员116名,确保了农村饮水工程权责明确、管护到位、长期受益。

商洛市镇安县以“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为抓手,创新开展产业扶贫“一测算十核实五补短”排雷清零活动,核实漏点短板,找准薄弱环节,确保全县贫困人口“零返贫、零新增、零在册”。“一测算”主要测算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十核实”内容为:一是核实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产业扶贫相关信息数据是否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相符;二是核实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是否精准,产业补助资金是否规范,是否将支持产业措施落实到具体产业项目;三是核实村集体经济是否运行规范、收入来源是否稳定,是否支持村级发展特色产业;四是核实是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边缘户是否获得适度政策支持;五是核实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贫困户是否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和补助资金;六是核实中省市各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是否全部销号清零;七是核实镇村是否落实“三业一岗”措施,是否合理规划布局和指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八是核实经营主体是否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或兑现分红收益、是否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九是核实产业发展指导员、技术服务110体系技术服务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正常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十是核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否到位,“十员五岗”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脏乱差”现象是否取得明显改善。“五补短”包括:一是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96个已退出贫困村、25349户已脱贫户、416户剩余贫困户、339户脱贫监测户、322户边缘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影响,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可能返贫致贫的户进行标注挂牌,实施重点监测,一旦返贫,及时采取帮扶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二是完善带贫益贫机制,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把更多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三是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形成的股权债权、互助资金、光伏电站、电商设施、旅游设施等不流失、不闲置、不贬值,稳定带动贫困户增收。四是完善基础设施“353”管护机制,管好用好现有设施,稳定发挥应有效益。五是完善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就业保障机制,在全县58个安置点扩充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工厂(车间),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咸阳市淳化县建立脱贫攻坚挂牌督办制度,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办,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行动,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坚实基础。明确督办重点事项。淳化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省市安排的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和《淳化县2020年脱贫攻坚要点(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以及淳化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要事项和县级各分管领导、各牵头部门提出的目标任务等,确定督办相关内容,并对各方面提交的督办事项及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进行分析研判,经淳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审定后开展挂牌督战。规范督办方法程序。挂牌督办工作由淳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根据确定的督办事项,第一时间下发脱贫攻坚挂牌督办单,淳化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全程负责监督、督导被督办单位开展整改工作,限期整改到位。整改完成后,被督办单位向淳化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报送请验报告,并由淳化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根据挂牌督办制度,组织当地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按照完成时限对挂牌督办事项进行验收。验收结束后,督查室向淳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挂牌督办结果,对在期限内整改到位的进行销号,对仍未整改到位的转交当地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门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督办结果运用。根据挂牌督办制度,淳化县对挂牌督办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落实,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由当地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进行相关组织、纪律处理。对发现的重大失误和违规违纪等行为,移交当地纪委监委、组织部联合进行处理,推动了淳化县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行动全面提质增效。

榆林市定边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一是实施挂图作战,绘制重点工作。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紧紧围绕2020年本乡镇、本部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绘制作战“路线图”。县直部门在全县版图、乡镇在辖区版图上相应位置,清楚标明本乡镇、本部门重点工作任务、扶贫项目名称、规模、完成时限等内容,集中利用一百天左右的时间,运用挂图作战,推动统一指挥、统筹推进、逐项销号,确保5月底前实现脱贫任务清零、整改任务清零、漏点短板清零。二是实行“两张清单”,明确目标责任。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立足实际,聚焦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制定本乡镇、本部门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清单有任务、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做到有纲有目、事项具体、责任清晰,简便易行,实现“履责一单清”,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是落实“三项制度”,全力攻坚克难。实行“周调度、月点评、季奖罚”制度。对脱贫攻坚工作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对各乡镇、各部门采取点名通报的方式排先后、评优劣,持续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实行专项专班专人负责制。成立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综合保障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安全饮水、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消费)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安全住房保障、问题整改和扶贫领域信访案件化解12个工作专班,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和工作推进,实行周调度、周通报,按照各自制定的方案要求,不定期深入一线督促指导,确保行业扶贫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实行物质精神双轨奖罚考核制度。通过加强常态化“三督一考”,严格组织督战,扎实开展督导,做好日常督查,对脱贫攻坚进行严格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旗帜鲜明树立导向,督促广大干部履职尽责、积极工作。四是健全“一户一策”,加强重点帮扶。全县“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以剩余贫困人口和脱贫监测户为重点,坚持一户一个方案、一户一个策略,按照“一看二议三帮四审”即现场查看,掌握户情、摸清底数;共同商议,讨论分析、找准贫因;精准帮扶,紧扣政策、制定方案;逐级审核,认真把关、确保实效;制定方案,切实做到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五是充实帮扶力量,注重帮扶实效。强化剩余贫困户和脱贫监测户帮扶力量,各乡镇在保持原有帮扶力量不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乡镇科级干部和县级驻村科级干部力量,对剩余贫困户和脱贫监测户每户增加一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确保精锐力量下沉、帮扶举措精准、工作成效明显。六是强化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对剩余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救助对象,落实综合保障性扶贫政策。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脱贫巩固提升项目村采取农业代种或“生猪代养”措施,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形式,拓宽致富渠道,增加收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推介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为用工企业和贫困劳动力搭建供需平台,增设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同时由各乡镇负责,积极对接驻定油气开发、新能源开发等企业,安置剩余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七是狠抓问题整改信访化解,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制定《定边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及扶贫领域信访案件集中化解行动实施方案》,集中开展为期40天问题整改和扶贫领域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做到上级反馈问题与自查发现问题、扶贫政策与农业政策、政策解答与解决问题“三个结合”,确保包乡(分管部门)县级领导责任、部门落实政策、乡(镇)村主体责任、调处结果“四个到位”,以信访案件化解推动问题整改,以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安康市汉滨区按照“集中大排查、全力抓整改、冲刺交总账”要求,创新“335”工作举措,对标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完成时限,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形成“采集、审核、录入、反馈、整改”闭环式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见实效。建立“三级审核”机制,提升信息采集录入。为确保信息采集数据质量的同步性、一致性和精准性,凡到户到村的信息由各村“四支队伍”和结对帮扶干部进行采集排查录入,同时由各村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组长)牵头,对村级录入信息和排查问题进行审核,形成村级问题清单;由各联镇的区级领导牵头,组织镇办领导及镇属各工作部门,对全镇每个村采集录入信息及镇级排查问题进行审核,形成镇级问题清单;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牵头,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对全区各镇村采集录入信息及区级排查问题进行审核,确定区级问题台账。实行“三色管理”,强化问题排查整改。围绕“三排查三清零”目标任务,对排查问题分类建立“三色管理”台账,明确整改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统一上墙管理。对列入“三色管理”台账的问题分别标注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凡被标注为“红色”的问题,还尚未开展问题整改工作的,由各相关单位按照工作管理权限下发督办单;凡被标注为“黄色”的问题,正在整改当中或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由各相关单位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坚持标准、强化措施,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凡被标注为“绿色”的问题,是在规定时限内,按照工作标准,高质量完成且达到群众满意的事项。通过落实“红黄绿”三色管理,晾晒工作成效,接受群众监督,倒逼工作落实,确保排查问题真实整改,整改问题真实清零。推行“五边”工作法,确保工作精细精准。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的要求,全区建立边采集、边审核、边录入、边反馈、边整改的“五边”工作机制,组织231个贫困村“四支队伍”、264个非贫困村普查督导联络员和所有帮扶干部,迅速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排查,切实把问题找准找实、把措施定细定准,确保排查整改一体推进,取得实效。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