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传统三大产业和新兴四大产业为抓手,以电商扶贫为平台,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
坚持政府引导,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全县将电商扶贫作为十大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统筹推动电商扶贫工作,每年针对性地出台《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将电商扶贫工作纳入列入各乡镇、部门年终考核内容。2016年,宜君县电子商务协会成立,现有单位会员15家,根据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为了将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宜君县电子商务协会组建了5名大学生服务团队和12人的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下乡扶贫。协会成立以来,为会员单位提供企业网站设计、建设、维护、推广等多项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帮助会员从事电商销售农产品等工作,累计销售农产品1000多万元,提供技术服务500多次,会员技术培训50余次。
传统产业接入电商,不断提升就业活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宜君县电子商务协会在县经贸局的支持下,按照产业化模式,在雷塬尹村建成全县首个木瓜城药王中药材养生园建设项目(尹村大艾连翘种植基地)。2016年,为了将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绿川农业电商协会组建了5名大学生服务团队和12人的核桃产业技术服务队,对雷塬综合服务中心154户贫困户的核桃园进行管理、技术指导、核桃加工、产品销售等,解决贫困户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问题。此外,电商协会帮蔡道河村15人和雷塬村8人就地务工,累计发放工资8.2万元。2016年,电商协会形成核桃园托管、核桃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核桃产业发展链,解决了全乡399户贫困户核桃加工难题,被市就业局任命为就地务工产业扶贫基地。
抓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生产能力。电商协会紧紧围绕优势企业,帮助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软件发展。2017年绿川农业电子商务在雷塬尹村投资371.62万元建成中药材种植扶贫产业基地,其中栽植连翘1500亩,包含野生驯化区、新品种繁育区、中药科研区、观光体验区、饮品开发区等五大功能区;在雷塬尹村、蔡道河、皇后、新生村种植大艾735亩。2018年在宜阳街道办8个村108户贫困户种植大艾2300亩;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种植大艾2000亩,福地湖种植大艾550亩;中药管理局扶持贫困户种植大艾180亩,合计5030亩,建成大艾育苗基地一个,种植示范基地三个,初具规模,完成产业布局。电商协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极的调动广大群众从事产业发展。一是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与电商协会合作,电商协会统一管理、经营,解决贫困户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问题,有劳力的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电商协会每人每天给120元工资。二是土地托管合作方式,贫困户把土地托管给电商协会,电商协会从耕地、种植、除草、收割等实行统一管理,贫困户将收获的大艾卖给电商协会,解决了贫困户没有劳力和资金问题。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人员务工的方式吸收,解决贫困户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问题,帮扶154户贫困户脱贫,解决就地村民务工120人次,累计发放工人工资32万元,不仅为贫困户输血,又能够造血。
发展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电商扶贫成效显著。该电子商务协会已建成绿川农业淘宝店+实体店、雷塬乡淘宝交易平台、蔡道河村网上交易平台,形成互联网+实体店+基地模式的销售链。此电子商务协会是宜君县第一个由企业建设的农村电子商务操作平台,为群众提供了网上学习、交流、购物的平台,并引领和带动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7年在淘宝、微信平台、企业网站帮助贫困户销售核桃、苹果、玉米糁等农产品,全年销售额突破68万元,解决蔡道河、尹村、拴马、雷塬村等80多人次就业问题。全县通过建立电商扶贫站点,深入挖掘电商农产品卖点,不仅提高了价格和产量,市场也更加广阔了,打破了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果业、药材两大产业,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为全县精准脱贫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