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经验做法

柞水县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扶贫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9-28 10:08

近年来,商洛市柞水县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脱贫,深入开展“六个一批”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建立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就业创业劳务信息平台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术技能培训“两个全覆盖”,为实现就业扶贫工作全覆盖,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施就业创业服务帮助一批。以全县12340贫困劳动力为基础,对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意向、就业状况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及时更新,全面实现“一库五册”就业台账动态管理,时掌握贫困劳动力动向;利用“精神文化脱贫巡讲”等活动,积极向群众详细讲解就业扶贫政策补贴程序、补贴标准、补贴依据,让贫困劳动力用好、用活、用足就业扶贫政策;在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三级劳务信息平台,及时全面掌握群众对就业扶贫政策、用工岗位信息的知晓率及招聘活动的参与率。

二、就近就地开发岗位吸纳一批。通过创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社区工厂、发展主导产业和鼓励本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等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因地制宜扶持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建设,确保全县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就业岗位1200余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各镇(街道办)至少建设一个社区工厂,安置贫困劳动力500余人。充分发挥种养殖合作社、中药材基地、地栽木耳、农村电商等村级涉农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性作用,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农副产品加工、种养殖、特色农业等配套产业及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就业,确保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200余。加大政企用工协作,统筹在县域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开发门卫、保洁、仓管、物流配送等用工岗位,确保带动企业周边5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三、深化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不断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加强与江苏、西安、新疆、长三角、珠三角等对口地区劳务合作关系,推进宁商劳务协作进度,建立贫困劳动力培训供应基地和就业援助基地,签订劳务合作借助高淳、柞水两地优质培训资源,加大劳务输出“订单式”培训力度,搭建各类就业信息服务平,积极引导更多贫困劳动力在高淳区实现务工就业积极对接省第九合力团中铁一局劳务输出合作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劳务派遣和架子队两种方式建立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确保劳务协作对外输出贫困劳动力1300余人。

四、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柞水县统一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一方面,县级包扶单位在包扶村统筹开发公路养护、环保治理护林员公益专岗;另一方面,县人社局增加特设人社公益性岗位数量,用于就业扶贫政策宣传、档案管理、信息采集、表格录入等工作。全县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00多

五、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不断加大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力度,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结合柞水县传统文化、自然生态、产业基础等情况,鼓励贫困劳动力开办农家乐、养殖场、土特产品加工等项目,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确保全县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不少于40人。

六、统筹培训推荐就业一批整合县人社、扶贫、农业、林业、旅游、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县扶贫培训基地作用统筹开展全县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将县扶贫培训学校西安米多多“家政服务”、陕西远元集团“足部修护师”两大品牌培训作为后期培训工作的重点,大力实行三包“两免一补”100%安置就业的“订单式”培训,使“培训+定向就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确保通过统筹培训推介贫困劳动力就业300余人。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