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海:想着办法一起干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2-22 10:00
白河县茅坪镇64岁的贫困群众马太武,自家原有10多亩老茶园。前些年,茶园没人经管,茶树和其他林木混种,彻底荒废了。“多亏了汤总,几年前,他成立合作社,改造提升山上的老茶园。”12月15日,老马告诉记者,“去年,我光卖茶叶就收入4000多元,再加上在合作社里打工、分红,一年下来收入近3万元,成功脱了贫。”
老马口里说的汤总叫汤海,白河县茅坪镇人,早年在外创业。2013年,汤海回到家乡,看到茅坪镇田湾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种植茶叶。尤其是五龙尖山下成片的老茶园,加起来有4000亩,便萌生了做茶产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想法。
“隔行如隔山,当时我既不了解茶产品行情,又没有管理茶园的经验,吃了三颗‘定心丸’才下定决心要做这个产业。”说起当年自己跨界发展茶叶种植的事,汤海笑着说,“一是当时农业部下发《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改造老茶园作为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重点;二是白河县把茶叶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有很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三是我了解这里的群众,性格淳朴、勤劳肯干。正是这三点,坚定了我在田湾村做好茶产业的信心。”
2014年,汤海注册成立了白河县五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牵头成立了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10多名社员。合作社无偿为贫困户提供茶树苗子和技术服务,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茶叶2000余亩。这些种植茶叶的贫困户,仅采摘茶树鲜叶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2017年,汤海在田湾村参与“三变”改革。在村党支部的见证下,他以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经营的3000余亩老树茶茶叶,使其成为贫困户增收的有效资产。汤海还组织田湾村200多名老弱劳动力到茶厂务工,获得稳定收入,引导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反租倒包合作社的产业园。目前已有30户贫困户转包合作社建好的产业园60亩。同时,他吸纳群众入股,配合村集体整合扶贫资金100余万元变为股金,让贫困户成为茶厂的股东。目前已有65户贫困户在茶厂领取股金“分红”。
田湾村一组贫困群众郑正华,前几年在做农活时摔伤了背。去年,郑正华与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书,并承包茶园,年收入4000元。今年,郑正华在合作社领到了第二期分红1000元,全家年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
截至目前,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已与70余户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每户股本1万元。协议期内,贫困户每年可按股本的10%得到分红。
汤海说:“我种茶叶、办茶厂的初衷,就是想带着乡亲们一起把山里沉睡的资源挖掘利用起来,实现增收致富目标。我们每年帮60户贫困户,一户一档,带的都是最贫困的群众。能自己干的,我们帮助支持他们干;不能干的,我们想办法带着他们一起干。”
2017年“五峰茶园”被评定为安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18年公司被评定为安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河春燕五峰茶”在安康市首届生态富硒茶大赛中获得绿茶类一等奖。
白河县委常委、副县长黄志俊说:“近年来,我们通过产业发展、服务创收、资产盘活、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三变’改革,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42个、家庭农场192个。各类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汤海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