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脚下有泥土 肩上有担当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0-30 10:00

10月16日,记者和珍珠村第一书记徐以勤从乡亲们家门口路过时,乡亲们都热情地招呼:“徐书记,你们去哪儿呀?到屋里歇歇吧。”“徐书记,到屋吃口饭。”……质朴的话语饱含着群众对徐以勤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认可。

徐以勤是安康市公安局选派到旬阳县金寨镇珍珠村的第一书记,自2018年驻村以来,他进百家门、听百姓言、办乡亲事,时刻不忘职责与使命,不遗余力帮助珍珠村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受到百姓赞誉。

村里“卖货�O”

4月23日,一条朋友圈“广告”在微信群被热转。“这是一个贫困地区的农户,子女在外创业无暇顾及父母,父母在贫瘠高寒的山区辛勤劳作。户主不幸患病,现家中有数百斤手工酿造的甘蔗酒,每斤10元,如您及朋友有需求,送货上门。”

这条“广告”的发起者就是徐以勤。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徐以勤得知一组村民徐善富年老体弱,刚开春还住了一次医院。徐善富家的自酿酒,因交通不便且无人送到集市出卖,徐以勤便决定帮徐善富把这些酒卖出去。

朋友圈发出“广告”后,先后有数十位热心网友订购了230公斤酒。徐以勤到批发市场自费购买了几十个装酒的塑料桶,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把酒背下山,并逐一发送到买家手中。当徐善富的老伴儿接过卖酒挣的4000多元时,几度哽咽,对徐以勤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驻村两年多时间里,每当农户有季节性农产品滞销,徐以勤都想方设法帮助推销,甚至自己出钱购买。两年来,他累计推销猪肉、土鸡、鸡蛋、木耳、香菇、土豆等农副产品价值达5万余元。此外,他还通过安康扶贫空间把珍珠村的特色产品椴木木耳在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渐渐地,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徐以勤是村里的“卖货�O”。

帮困“及时雨”

“徐书记,您帮我协调的5吨水泥已经拉到我家了,您就是我的‘及时雨’啊!”4月19日,珍珠村五组贫困群众李金兵在电话里难掩兴奋地对徐以勤说。

李金兵家的房屋是2014年建的,去年秋天雨季时,屋后墙出现裂缝,带来住房隐患。得知情况后,徐以勤迅速协调购买了5吨水泥,赶在今年雨季来临前将李金兵家房屋进行了加固,保证了住房安全。

在珍珠村工作时间长了,徐以勤发现一些长期患病或受伤致残的群众,因行动不便没有领到残疾证,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扶持。

徐以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详细摸底后,向市、县残联汇报,争取支持。经过联系沟通,今年4月,旬阳县残联联合旬阳县中医医院专家来到珍珠村,为全村12名残疾群众集中办理残疾证。群众拿到残疾证以后就能享受到“两项补贴”、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生活也能得到改善。

在工作中,徐以勤还发现有少数群众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户籍登记出生日期和实际出生日期不符,有的甚至差异较大;还有极个别长期离散人员回归后,无户籍、无身份证,这不但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还直接影响他们享受养老金或者低保、五保评定。针对这些问题,徐以勤及时联系派出所到村核实,先后为4名群众变更了年龄、补录了户口。

产业“发动机”

7月2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光伏发电板上时,电表盘上的数字开始跳动起来,望着电表盘中不断增长的数字,徐以勤打心底感到高兴。2018年,他把握住建设光伏电站的政策良机,多次前往市县发展改革、扶贫开发、电力等部门协调衔接,成功地在珍珠村建成一座30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收益达20余万元,受益年限25年。

2018年以来,为了帮助珍珠村发展产业,徐以勤曾数次和镇村干部一起到湖北学习考察产业发展。现在,珍珠村已经建立了两个“百亩烤烟示范田”,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拐枣1295亩、魔芋200亩、五味子180亩、花椒110亩和黄花菜70亩,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长效增收产业全覆盖,群众干劲十足。

“出时早露沾衣裳,归来星稀路也长。谁家危房谁家病,户户摸得水样清……”这是徐以勤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自豪感,与驻村工作队一起,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求实效,在今年坚决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让全村群众同步迈进小康。”徐以勤说。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