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旬邑:一本私账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8-08 08:00

庞百荣的存折、购电卡、健康卡,还有账本和凭据(七月二十四日拍摄)。

咸阳市旬邑县湫坡头镇散集村村委会有一份特殊的账本——《贫困户庞百荣家私账》。

账本里记录着庞百荣家从2012年1月1日至今的100多笔收支明细。和账本存放在一起的,是厚厚几摞有经手人或村上干部签字的收据凭证,还有庞百荣家的两本存折、购电卡、居民健康卡。

村民的私账和开支,为什么是村委会在管?而且一管就是7年多?

说起种地、干活儿,村里人都对庞百荣竖起大拇指:“那是个好把式 。”但大家也觉得很可惜,庞百荣和妻子王旦旦都有智力低下的问题。“他们对钱没有概念。”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淑梅说,“给庞百荣100元钱去买瓶醋,他不等人找钱转身就走了。”

能干活,有收入,但人的生存不是光靠钱就能解决的事儿。2011年前后,唯一的儿子庞东东长期外出不归,哥哥也难以照顾周全,父母早已去世的庞百荣两口子,生活逐步难以为继,门烂窗烂,火炕炕门都塌了半边。

怎么办?2012年,村“两委”召开会议,决定在做庞东东思想工作的同时,村上把庞百荣夫妻的钱管起来,干部照顾他们的生活。村会计记账,村委会管账。

私人的事,公家能管?“该不该管,能不能管好,当时村里人说法很多,闲话很多。”村党支部书记王益勤说。面对这些压力,甚至庞百荣亲属的不解和反对,村干部们咬着牙坚持。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庞百荣夫妻很快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的事到底该怎么办?

一段时间,村干部找遍全县,四处打听,没有参考对象,不属于兜底范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合计:办法不能变,还要让他们收入上有提升,吃穿、办事、就医顺顺利利。

王益勤说:“总书记讲了,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我们管账,腰杆更硬了。只要账目清清楚楚,谁还能拿这说事!”

现在,除了低保和种9.5亩玉米能拿到的产业扶持资金外,庞百荣在护林员公益岗位上,每年还能收入5040元;王旦旦进了村里的社区工厂,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

在生活方面,庞百荣家大到从3间土木结构的旧房,换到1大间砖混、3间土木结构的新房,小到买米面油等,几乎都由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包了。

庞百荣几乎不说话。王旦旦记不清楚、说不清楚很多事。7月24日,镇党委书记梁伟群在庞百荣家里走访,他指着王益勤问夫妻俩:他来得勤不勤?王旦旦脱口而出:勤。

庞百荣夫妻生活的变化也让村里人改变了看法。村民们说:要不是有村上,这两个人真是要“困”死了。今年4月,庞百荣干活不慎受伤导致脾脏破裂,干部们送他到县城,联系住院、手术。经过这件事,原来对村里有意见的庞百荣的哥哥庞百战,态度也开始转变:“要不是他们赶得及时,我兄弟的命就没了。”

这本账还要不要继续往下记?王益勤说:“只要庞百荣家的状况不改变,村上就一届一届管下去!”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