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融入为群众谋幸福中 ――记洛南县高耀镇里龙村党支部书记杨根林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7-22 08:00
杨根林在合作社查看养蜂情况。
在商洛市洛南县高耀镇的里龙村,提起杨根林,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杨根林可是一心为民的实干家,没有他,就没有我们里龙村的今天!”
过去的里龙村道路坑洼不平,群众吃水不便,产业发展滞后,村容村貌不整,群众生活比较艰苦,是个“历任村干部一看就发愁,包村干部提起就摇头”的落后村。多年来,看到外面的发展变化,全村村民都在盼望着文明富裕的新生活。杨根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常思忖:怎样才能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要是群众能吃上自来水,村内有像样的道路,那该多好啊。
2009年1月,在里龙村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下,杨根林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杨根林没有推托、没有退却,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我一定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杨根林暗下决心。
上任伊始,面对贫穷落后的现状,为能尽快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杨根林亲自到有关部门跑项目、争取资金,组织带领村民搞基础设施建设。上任以来,杨根林带领大家修通了一条长4公里、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修建了一座长60米、宽9米的“爱心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投资6万元,给村民接上了自来水,使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以前喝水都是去井里挑,又累又麻烦。现在通了自来水,用水方便多了!”村民赵银成感叹。
基础设施的改善,只是杨根林上任后为老百姓办的第一件事,但让村民的腰包尽快鼓起来才是他的核心任务。“要发展村域经济,实现群众的共同富裕,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杨根林说。于是,他多方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发展中蜂养殖和种植食用菌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为了养蜂,我自己也经常学习相关知识。白天工作,晚上看养蜂的书籍。”杨根林说。
对养蜂越来越了解的他,也越来越确信养蜂可以作为主导产业帮助村上脱贫。2016年,为壮大产业,杨根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建立“一园一社一公司”,通过“集团公司+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全村129户436人发展产业,辐射带动全镇1000多户群众养蜂。
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杨根林还带领里龙村村民创办洛南云山土蜂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8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预计今年年底总产值达160万元。65岁的村民曹克斌是合作社的老员工了,谈起合作社的工作,他十分激动:“真是感谢杨根林啊!现在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拿2700多元。如今,我脱贫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2018年杨根林在里龙村建设了洛南中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78户贫困户发展养殖,目前已完成投资800万元,预计年产值达160万元,解决了130名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
杨根林2016年度、2017年度连续被评为商洛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7年度被商洛市委评为优秀村级党支部书记,2018年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 提及这些年来获得的荣誉,杨根林显得十分平淡:“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这个书记才没白当!”
为村干部带头担当点赞
当记者来到杨根林家时,他正在阅读有关养蜂技术的书籍。“抓紧零碎时间,能多学一点是一点。自己先要有志气,才能给村民做榜样。”杨根林说。
在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村里的困境,杨根林不断探索学习、积累经验,让村子一步步走上正轨;面对贫困群众,杨根林在合作社带头务工,身体力行告诉他们“有志者,事竟成”。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贫困户完全具备脱贫的能力,然而懒惰使他们不作为,对未来的担心使他们不敢作为,这就让他们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迟迟不得脱贫。因此,包扶干部在扶贫过程中,也应如杨根林一般,身体力行做榜样,激发贫困户斗志,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参与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多学习、多积累经验,在扶贫路上选对方向,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最终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