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村支书陈分新: “要让村里人走出大山,走向富裕”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7-01 08:08

 

         通向王院村的路九曲十八弯,让坐车的人经常感到胆战心惊。“交通不便就是阻碍王院村人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27年前,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如今我们要把路修得更宽、更平、更方便。”今年57岁的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说。
     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村。这个村子1992年之前不通公路,300余户村民散居在山岭之间,耕地基本都属于坡地,种粮收益很低。过去,王院村人要到镇上去卖猪,需要把猪绑上滑竿,再由8个人轮流抬着步行十几公里山路。可以说,王院村村民那时的日子都是用肩扛出来的,用手抬出来的。陈分新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村上修路。
     回想第一次给村上修路的情景,陈分新如同回到了青年时代,他兴奋地说:“我们王院村全体村民齐上阵,一起开山劈石,一起手提肩扛,一起出力流汗。大家天天奋战在工地,钢钎子、八磅锤就是我们的工具。一条路整整修了5年。那真是红旗漫山遍野,齐心战天斗地的岁月啊!通车那天,家家户户自发放鞭炮,组织锣鼓队迎接通车。”
     如今,王院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4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万多元,翻了30多倍,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但27年前修建的那条3米宽的通村公路已无法满足村里人的需求。于是,王院村又要修路了。
     据介绍,王院村新修的道路路面宽度按照5米设计,加上附属设施可达6.7米。“村上净水厂的水很快就能送到群众的灶台,村级劳务公司实现了400人的劳务就业,800亩烤烟、200亩黄花、300亩油用牡丹和1000亩拐枣保证了农民收入。等这条新路修好,我们村的日子就会更好了。”陈分新信心满满地说。
     27年来,王院村人习惯了有陈书记的日子,陈分新也习惯了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在他的带领下,王院村成了全国文明村镇,他自己也成了全国劳模、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陈分新说:“我永远忘不了王院村从前与世隔绝的苦日子。组织和群众信任我,让我当书记,我就要让村里人走出大山,走向富裕。”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