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脱贫楷模】陈志刚:一心为民谋出路 带领村民同致富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30 09:56

在外的游子回到陈家塔村的第一感觉是大变样了,富了、美了。昔日破烂的贫困村如今展现在你面前的景象是,山绿了,水清了,人美了,美得简直让人醉。一条平整瓦亮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一孔孔崭新漂亮的窑洞环绕在山水间;一排排蔬菜大棚内,红色的草莓、鲜绿的芝麻香瓜、绿油油的葡萄生机盎然,在春风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成群结队的牛羊也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它们时而悠闲地在河沟里踱着步,时而慵懒地打着盹……

现在的陈家塔村被群众誉为榆林市清涧县“第一美丽乡村”。可又有谁知道,在这“美”的背后,陈家塔村的致富带头人、“第一美丽乡村”的打造者、村党总支书记陈志刚又是经历了几多辛酸,几多辛苦,几多磨难历练,洒下了多少心血、泪水和汗水?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陈家塔村才旧貌换新颜,拔了穷根。

创业成功 返乡带领乡亲同致富

土生土长的陈志刚,从小受了穷,14岁的他就离家打工,当过小工、干过厨师,跑过运输,风里雨里他总是强忍着泪水,所有的苦他自己一个人扛,所有的罪他一个人受。十几年打拼下来,凭借自己的聪明、睿智、勤奋,他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红枣加工厂并在西安、上海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红枣销售网络,靠自己的诚信经营,净赚资产几百万,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枣销售大王”。

2012年3月的一个夜晚,原村党支部的老书记和几名老党员找到了陈志刚。并和陈志刚促膝谈心到后半夜,其中的中心主题就是让陈志刚返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等村上的几位老领导走后,那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在陈志刚的脑海中一直反复回荡。陈志刚睡不着觉了,他躺在炕上辗转反侧,浮想联翩,翻来覆去,一会冲动得热火朝天,一会又冷若寒蝉,像掉进了冰窖。究竟是干与不干?自己折腾了大半宿,天快亮时,才拿定主意:“干!我不能自己富了就忘了乡亲,我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当年陈志刚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内管理失控,群众意见大,村民唯一的经济收入就靠捉蝎子、挖药材、打酸枣,一年下来也就几百元,陈志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带领党员干部投入工作。

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他打造了陈家塔村“铁的领导班子”,一改已往的一盘散撒,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党员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全力为民排忧解难。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一是到水务局多次协调沟通,解决了村民最迫切的安全饮水问题,使全体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和电力部门协调给全村拉上了三相电,同时修缮了村里的排洪渠,为家家户户修建了沼气池;二是带领村三委会成员极力配合清辛公路建设,清辛路的贯通,大大方便了乡亲的生产生活,对陈家塔来说,就是一条致富路;三是向上争取资金,修通了全部生产道路,维修了200亩水浇坝,整治了200亩高标准田梯,投资10万元修建了过水桥1座;四是由于村民沿河居住,分布于河两岸,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特别是下雨天,村民行走更是困难,将全村的入户路进行全面整修;五是为村民争取了120套户户通电视接收器,免费送给村民,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灶;六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全面维修村委会阵地,并与县文化部门协调立项,在附近投资15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将极大的方便村务办公和村民娱乐生活;七是协调住建局对村内危房户进行了全面改造。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陈书记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生意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他心中清楚妻子是理解他的。通过不懈的努力,村里的面貌得到了全面改善,同时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和爱戴。

在解决村里基础设施的同时,根据陈家塔村的实际情况,他和班子成员研究,利用地处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陈志刚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和党支部会上,多次给村民进行动员宣传,号召全村老小义务植树,在公路两边栽植松柏,在住户院子和硷畔栽植风景树木,让陈家塔一年四季长青,有些村民不理解,认为是瞎胡闹,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他四次、五次上门做工作,终于,真诚换来了真心,面对这样的好书记,群众才说出许多掏心窝的真话、实话,开始支持村里工作。截至目前,陈家塔共栽植松柏500株,栽植新品种桃树、杏树、桑树、苹果树等经济林共8万株,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逐年增长。2017年该村脱贫13户,38人。

创新思维 产业致富拔穷根

陈志刚带领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既增强了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

2017年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确定了村下一步的产业结构方案和措施,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陈志刚给村民做了保证,保底每年给社员分红3500元。个别村民因发展养殖业缺资金,他亲自和银行对接,拿自己的房产证作抵押,给5户贫困户贷到了20万元启动资金。在陈志刚的带领下,陈家塔村先后成立了7个种、养殖合作社。

其中富泰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最大,带动村民发展,陈志刚自己出钱新建了能容纳200头牛的圈舍,各个合作社分别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由陈志刚任理事长负总责,其他理事会成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进行技能培训,统一分红。截止目前,全村养牛户17户,共养黄牛68头,养羊户共12户,共养羊1300多只,养猪420头,家禽5200多只。2017年,富泰养殖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分红1.2万元。

农业部门为村里新建了18个温室拱棚,为村集体所有,村集体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共带动6户栽种大棚草莓,22户栽种香菇,7户种植大棚香瓜。其中诚坚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底为每户社员分红3200元,村集体分红8000元。

陈志刚同志利用榆林市委组织部长陈宁帮扶的便利,与陈部长多次沟通协调,立足陈家塔村里农民种植大量土豆,却没有粉条加工厂的实际,通过陈宁部长协调,投资60万元为村里新修建粉条加工厂一个,经村两委研究,将粉条加工厂承包给了村里的致富能手,供其管理和经营,年租金为一万元,前提是优先给陈家塔村民加工土豆,并且只收取适当的水电和加工费,这样既使村民得到实惠,村集体也有了经济收益。

政府为该村修建光伏发电站一座,预计今年并网发电,联网后,该村每年可获收益15万元。

通过陈志刚及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村民各项扶贫措施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陈家塔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宽州镇脱贫致富的典型。2018年陈家塔计划退出贫困村行列,计划脱贫16户44人。

富而思进 抢建砖厂奔小康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陈志刚,单靠养殖业和种植业让全村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陈志刚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调查,他发现,全村红焦土资源丰富,陈家疙槽地势开阔平坦,再加上因修高速公路,县内2个最大的机砖加工厂被拆,导致现在机砖市场供不应求,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决定在村里建砖厂。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没有建厂经验,投资几百万,还要和村里人一起合伙,万一把村里人赔了怎么办?实在没有必要孤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陈志刚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这个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为了顺利推动砖厂工作,在2018年三个月时间里,陈志刚召开了12次全体村民大会,选出了村民代表多次赴山西、河南等地考察砖厂,并在大会上公开决定各项事宜,决定陈家塔乘着三变改革的春风,以“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强力推进”三变”改革工作。总投资950万元已筹资到位,资金来源为村民集资、村集体投资、招商引资三部分资金,项目计划建设长180米、宽42米烘烧一体隧道窑及与之配套的干燥窑各一条,配置环保型脱硫塔和相应的设备器械,采用现代化、节能化、环保化的自动生产系统、自动码胚系统和一次性烧制工艺,24小时不间断生产和烧制,每年生产时限不低于10个月,制砖原料是胶土和煤矸石,预计年产量可达6000万块。目前,每块砖的生产成本约0.15元,销售价格约0.3元,即每块砖的利润为0.15元那么全年利润可达90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为160万元,集体股收益中,村集体提留20%,其余部分按照贫困户高于非贫困户的比例再具体分配。在管理经营方面,成立了以村支部领导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理事会。并聘请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1名,独立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村集体和村民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经营。公司设立财务部、营销部、生产部、采购部、后勤部和安全委员会6个部门,各司其职,依律办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和6个部门负责人由董事会以现代经营理念进行社会招聘任免,其他从业人员优先从村内聘用。投产后,陈家塔每人每年至少分红3600元。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