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楷模】朱建发:主动担当为乡亲 脱贫攻坚谋打赢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25 09:26
朱建发,男,1967年10月出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连任三届大荔县官池镇西阳村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他始终抱着对党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主动担当作为,贴心服务群众,努力改善村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该村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抓党建 照亮脱贫致富路
作为支部书记,朱建发始终把党建工作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先后组织党员群众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党性修养。他制定了“一户一策”制度,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争当领头雁,一对一帮扶指导贫困群众发展壮大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2014年以来,为实现产业调整,朱建发同志多次带领村党员干部到山东寿光、陕西杨凌、阎良等农业高科技聚集地调研考察设施农业,鼓励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建大棚,建成秋延辣椒蔬菜大棚102个,每亩收获6000余元,2015群众相继跟进,新建大棚240余个,当年收回成本。2016年,他带领党支部牵头,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提供服务,成立了大荔县济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产销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发展蔬菜产业园两个,710座大棚,占地540亩,全村5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同时,多次邀请县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讲授红萝卜、黄花菜等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使红萝卜从过去的亩产4000斤,增加到现在的5000斤,黄花菜从过去的亩产500斤,增加到现在的600斤,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较五年前翻了一番。
抓落实 力促脱贫见实效扶贫工作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要针对全村57户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分项施策,精准帮扶。对此,他积极与县、镇对接,协调联系县级“八个一批”部门,全面落实党在基层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全村6户贫困群众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1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31个孩子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16个贫困群众得到了医疗救助,为全村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争取公益性岗位15个,为13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2户特困群众纳入了社会兜底保障范围;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带资100元入股荣珠企业分红的模式,每年每户分红500元,缓解了57户贫困户的压力;全村党员干部主动募捐3000元帮助残疾贫困户钱来法创业开设纸扎店,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为贫困户理发,打扫庭院,让贫困户生活的更加舒适;成立了贫困群众村级互助社和互助组,给予贫困户农技农机补贴,实施“党员+”谈心送温暖等方式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抓脱贫 打牢乡村振兴基础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得从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做起,从完善基础设施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贫困群众想脱贫、要脱贫、快脱贫的干劲。朱建发坚持把基础设施改善作为第一要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村实施清洁保洁、道路修复、苗木栽植、路灯覆盖等工作,建设了村民广场两处、村级涝池一个,村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有序,村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他带领全村硬化村道路2.2公里、路灯180盏,彻底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为村上制作了扶贫扶志的宣传标语,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消除部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组织党员干部逐户清理贫困户门前院内的杂草,家家户户整洁干净、彻底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让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精气神,真正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争取教育资金100万余元,新建西阳小学,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安全、更加舒适。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牵头在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宴席的标准严格把关,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节俭蔚然成风,仅这一项,每年为村上节约了150万余元,减轻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争取民政项目经费20万余元建设西阳村安乐园,解决了昔日乱坟岗的乱象。
多年来,在他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西阳村巷巷水泥路、户户自来水、组组有机井;西阳村贫困群众,就业有门路、看病有报销、上学有减免、养老有依靠、生活有保障,全村上下信心满满,处处可见喜人的场面。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