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楷模】樊志奇:大公无私 勇于担当 永做群众贴心人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24 10:37
樊志奇三原县鲁桥镇人,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1982年1月至今任楼底村村主任。任村主任以来,他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勇于创新担当,大公无私、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克己奉献的工作作风和人生理念,先后为村投资700多万元,其中他个人投入资金达450多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极大提升,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支持。
出资修路促发展
楼底村地处三原县北部,全村478户,1886人,过去是一个贫困村,村内街巷道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水路”,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也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村民的共同呼声,也是楼底村发展的瓶颈。当时,国家的政策是“政府铺面子,群众打底子”,需要群众自筹解决。樊志奇看到群众尚不富裕,依然决定不让村民集资一分钱,自己出资10万元把村上的1公里多的路基全部打好。由于通村公路只是过村道路,一些群众仍未享受到交通的便利,他又一次自筹60多万元,修建了3公里的通户路。2016-2017年,他又积极联系财政、农牧、农发等部门投资70多万元,修建5公里砂石路,1.6公里的街巷道路改造,3.5公里的排水,1.1公里的公路两侧绿化。现在楼底村已完全实现了公路户户通,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局面。
捐资教育求长远教育一直是樊志奇非常关心的焦点问题,楼底小学是一所拥有300多名学生的小学,原学校离村较远,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加之学校年久失修,成为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大事。2000年,他出资83万元建成了一座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的示范化小学。学校占地7030多平方米,三层教学楼,道路全部硬化,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设施健全,实现了绿化美化标准,大大的改善了教学环境,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赞扬,在新农村建设杂志、人民网等多家媒体上予以了报道。
建设阵地强服务过去的楼底村委会仅仅是租赁了村民的1间房,设施简陋,并年久失修。2000年,为了为村委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便于更好的为民服务,樊志奇又一次出资40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和村级活动场所,使村干部有了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也为村民的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2009年,按照国家的政策,楼底小学予以撤销,村委会将学校和村委会办公室予以合并,现在的村委会成为全县少有的功能、设备齐全完备的村级阵地。
壮大经济增收入2003年秋,适逢国家下批奶牛养殖项目,樊志奇积极争取到了奶牛小区建设项目,同时自己出资20多万元,组织施工队开展小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群众买牛资金难的问题,他再次出资10多万,为群众购买16头奶牛。通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养殖户发展到40多户100多头牛,养猪大户50户2000多头。通过多年的辛勤工作,楼底村建立了3个运输队、20个粉条加工场、80多亩蔬菜大棚、4个建筑队、4个专业合作社,每年劳务输出550多人,形成了多业并举、多轮驱动的良性发展格局。2017年楼底村村民可支配收入到15000多元。
强化设施为群众2006年,楼底村被三原县列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了把握机遇,响应国家政策,他多年在商场的积蓄和利用县上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补助,先后清理“三堆”1000多方,维修道路3公里,架设线路900米,建水塔一座,打机井9眼,投资5万元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让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