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脱贫楷模】樊贵锁:用行动镌刻党员荣光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24 10:35

樊贵锁,男,西安市周至县富仁镇下高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把“牢记使命,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孜孜不倦的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夙夜在公,带领全村361户1556名群众多方奔走、抛洒汗水,为斩穷根、摘穷帽,想办法、出点子、筹资金、搞建设、解民困,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支部建设 提升脱贫能力

樊贵锁认为,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他眼中的“车头”就是村党支部。2010年,樊贵锁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伊始,他就把实现美丽党建、加强支部建设、改进班子作风、增强支部带动作用作为首要任务,与班子成员一道学党章、讲纪律、抓规范、促廉洁,先后制定了支部工作制度8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了村中大事要事必须经过支部会议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使原本涣散软弱的支部班子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全村群众一致公认的“主心骨”和“掌舵人”。此后,他又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使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显现。

在党中央作出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樊贵锁立即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省市各项扶贫政策,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将上级各项扶贫政策学精吃透,并率先选择村中最困难的1户家庭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从而带动班子成员和其他党员群众做到“人人加入脱贫攻坚战,个个都有帮扶户”,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紧扣扶贫政策 做到对象精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扶贫对象精准”的要求,带领班子成员从严把关、仔细甄别,逐一与递交贫困户申请的群众一一座谈,逐项计算家庭收入,为实现精准识别掌握了第一手客观详实的资料。随后,又与班子成员对各家各户实际情况进行民主讨论、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主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最终确定贫困户。通过“调研走访﹢支部讨论﹢民主评议”的方式,圆满完成了贫困识别工作,取得了“群众服气、干部认可、上级放心”的良好效果。

坚持实干为先 决胜脱贫攻坚

樊贵锁认为,脱贫攻坚必须把“实干”作为第一基准,这样才能确保打的赢、打的好。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终极决战”中,他始终把“实干”放在第一位。

精心谋划定方向。怎样实实在在的干工作,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这是樊贵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思量的第一个头等大事。在经过对中央大政方针,尤其是“两山理论”的扎实学习、深入思考,以及本村“地理位置、产业现状、致贫原因”等综合分析之后,他与班子成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依托本村苗木产业基础好、猕猴桃种植有基础的特点,走“绿色发展、绿色扶贫、绿色致富”的路子,建设“美丽经济”,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和猕猴桃产业,为实现脱贫摘帽找准了路径。

扶志扶智强内功。“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怎么样才能增强贫困群众的“内功”?这是樊贵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咱和人家有啥不一样?都是娘生爹养的,都是四肢健全,咱也不残不病的,为啥咱的日子总过不到人前头?我看还是人不勤快!”这是樊贵锁常常说的话。为了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那些“因懒致贫”的群众,樊贵锁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神,经常是“吃饭不固定、睡觉没时间”,妻儿子女为此没少和他闹矛盾。对此,樊贵锁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群众把这么大个村子交给我,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一名党员必须尽的责任。我就是个农民,除了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为群众当好服务员,我还能拿啥给党旗党徽增光添彩?所以,不管妻儿子女怎么埋怨,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到处忙扶贫的事。在樊贵锁苦口婆心的劝说引导下,那些“因懒致贫”的群众渐渐勤快起来,家庭收入也不断增加,日子越来越好了。

在此基础上,樊贵锁趁热打铁,多方奔走联系农业局、就业局等部门,为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用樊贵锁的话说:爹有娘有,不如己有;一技在手,穷根刨走。在樊贵锁的努力下,在相关部门的精心培训下,全村不论在册贫困户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乎家家都有一名劳力掌握了一门技能,为脱贫摘帽提供了智力支撑。

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至至今,樊贵锁召集贫困户召开大小扶志座谈会40余场次,现场培训6次,参会群众5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教育,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发展产业奔小康。“国家扶持救济不是长久之计,发展产业才是剜根良策!”樊贵锁一直这么认为。所以他开始竭尽全力育产业、奔小康。通过自己以前经商积累的人脉和经验,樊贵锁带领群众开始着手调整本村苗木产业机构,放弃了过去只育苗子不栽大树的思路,破解了苗木产业停滞不前的困境。同时,率先抵制猕猴桃大果灵,用事实引导群众配合市场、科学作务,增加了群众收入。

在此基础上,樊贵锁还积极与结对帮扶单位——县人大机关进行联系协调,为产业发展寻找“借力”。在县人大常委会何凡盟主任的支持协调下,为村子新增抗旱机井1眼,铺设灌溉管道2.8公里,解决了群众灌溉难题,确保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美丽家园 打造良好环境

在下高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松一口气了,但樊贵锁坚持认为,现在还不是歇气的时候,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为此还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因此,大好机遇、大的挑战还在后头。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学习了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关于“五个美丽”的讲话后,樊贵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雨水无处走,家家守地头;没有排水沟,污水满街流”是全村群众对下高村雨天排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诙谐之言。以前,村内雨天无处排水,各家各户为了防止雨水淹没了自家田地,一到下雨天,家家提着铁锨站在地头堵水,甚至为此吵架乃至动手。而晴天,生活污水又无处可排,只能排到大街上,以致天晴时节,街道污水横流。面对这一问题,樊贵锁向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并积极与县人大机关联系,寻求帮助,最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县人大机关的帮助下,修建了1.3公里排水沟,并用透水性能好且美观大方的青砖覆盖,解决了群众盼望已久的难题。

随后,在县人大常委会何凡盟主任的多方协调争取下,樊贵锁一班人又修建了13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架设了60多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1500多平米的文化墙,为出村道路两侧铺设道沿石3000多米、栽植行道树300多棵,增设垃圾收集台2个,为每户发放垃圾箱共计300多个,使原本黯淡无光的小村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制定村规民约,培育美丽乡风。“口袋有钱了,家中吵开了,矛盾却多了”。在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后,沉迷麻将搞赌博、红白喜事比面子等新问题又出现了,为此,樊贵锁邀请乡贤能人和离退休老教师等,结合村子风俗习惯,制定了村规民约,对赌博的处理、红白喜事规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还购买了广场舞音响设备和服饰,用切实可行的硬性措施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化解了家庭矛盾、调和了邻里关系,使下高村成了妇孺皆知的文明村。

推进院落改造,塑造美丽人家。卫生设施不健全、生活习惯落后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脱贫步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县人大机关的协调帮助下,樊贵锁依托“农村卫生改厕”、污水处理等好政策,并将其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统筹合并、共同推进。为5户贫困户硬化了庭院道路,为10余户困难群众设计修建了古朴美观的院墙及门楼,为全村各户门前改造或新建了花坛,为全村进行了饮水管道改造,确保了群众安全饮水。同时,他还大力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本村苗木花卉资源丰富的优势,绿化美化前庭后院。通过推进院落改造,达到了“换脸”推动“立志”的效果。目前,其余各项工作正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有条不紊的推进。

诸如此类的工作,樊贵锁还做了很多很多,无法用简单的文字和数字去表述,但“一名好党员、好支书”的群众口碑,却实实在在的镌刻出了一名基层党员的使命荣光。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