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脱贫楷模】陈开华:小书记大作为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08 09:16

豹村以前是一个典型的缺人才、缺产业、缺资金、缺项目的“四缺”贫困村。两年多来,铜川市统计局驻铜川市新区坡头街道办豹村陈开华牢记使命,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豹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舍得用脚板走路,使他快速融入群众,对村上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也找到了村上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只有把党员干部带起来,群众脱贫、豹村脱帽才有新动能。

他组织党员干部到山东德州和耀州区、韩城市、杨凌农高会参观学习,学习养殖业、种植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幸福院管理经验等等,想方设法学习先进经验,增长党员干部眼界。

他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党员干部教育成长主战场,发挥党员在村务管理中的作用,制定“谋发展”“兴产业”“强基础”“建家园”等4项脱贫攻坚具体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成为精准扶贫中的中坚力量。

他创新实践,建立党员干部管理“十制度一办法”,环境卫生“三项制度”,爱心超市管理制度,启动“千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激励基金”双计划,成立铜川市新区唯一一个“建在工地一线”支部,成立豹村养殖党小组、种植党小组和党员环境整治小分队,为豹村留下一个永带不走的脱贫良法。

豹村党员干部也由“围着自家转”变为“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豹村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村支部书记被授予全市劳模荣誉称号,村主任被推选为全市人大代表。他也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村班子的“黄金搭档”。

打造多样化扶贫典型

驻村以来,他扎扎实实为村上办实事,逐一补齐发展短板,打造了集种植、养殖、移民搬迁、光伏发电、基础设施建设为一体的多样化扶贫示范基地,让贫困群众看到“美好前景”,得到“真金白银”,大家都很服气!

他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和互助资金协会功效,每家每户动员贫困户发展苹果、花椒传统产业和家庭养殖、农家乐、樱桃等特色产业,联系举办苹果、樱桃、花椒、养殖等产业培训班14次,全村贫困劳动力均掌握了一门以上脱贫技术。新栽植苹果860亩,花椒3万多株,贫困户户均一亩樱桃,家家均有脱贫产业。

他注重发挥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邀请市农业局、果业局领导多次赴村指导,成立了全村第一个种养殖合作社,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个脱贫致富示范户。

在无资金、无项目的困难下,他积极动员党员干部,自掏腰包,先行垫资,打造全新区唯一精准扶贫肉牛繁育养殖基地,建成牛舍四座,采取“合作社+创业孵化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为全街办贫困户代养肉牛134头,贫困户有了固定分红收入。

两年来,他争取到各类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了34户贫困户住房问题,解决了1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难题,复垦了120亩农村废旧桩基土地,打造了300亩优质苹果示范园,修通了1.1公里巷道水泥路和2.1公里四级县乡道路。

美丽和谐豹村才是他的初心

“输血”不如“造血”,“授鱼”不如“授渔”,真正把豹村引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这才是他心中最感欣慰的事。

他充分发挥帮扶单位6万元扶贫资金的“酵母”作用,开展了产业发展和产业激励“双计划”,激励19户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他积极争取到500立方气调库建设项目和130万元的繁育牛养殖二期发展资金,为豹村经济发展蓄强了后劲。

他想方设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大力表彰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合作社、养殖能手、脱贫示范户。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家文化推广会等三个村民议事机构,建成全区首个扶贫爱心超市。2017年1户贫困户被评为全市脱贫示范户并在全新区作脱贫事迹巡回报告。

他动员全村群众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打造了4条豹村美丽巷道,动员帮扶单位出资建设垃圾台6座,垃圾清运车6辆,垃圾桶50个,建立了3项管长远的环境卫生治理机制,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他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安装了豹村无线喇叭,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村“两委”工作动态,更新“村规民约”,有效改善了村风。动员帮扶单位给老党员送书籍,给贫困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具,给孤寡贫困老人送按摩器材,帮助打扫室内外卫生,得到了贫困群众赞誉。

他心系贫困群众无怨无悔,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诠释了一名第一书记的理想追求。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