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脱贫楷模】赵伟:山旮旯里的领路人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07 09:10

赵伟,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38岁,大学学历,现任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星明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大学毕业的赵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辗转多个城市创业。2011年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一份乡愁 一份执着再回云蒸霞蔚的美丽家乡

一直以来,赵伟对自己的人生路都有很好的规划。大学毕业的他不走寻常路,不要稳定的工作,2003年外出务工,从基层技术工干到团队负责人,靠着踏实肯干的秉性,经过多年的打拼,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身在繁华的闹市,他始终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忘不了家乡的人,决定回乡创业。

初次见到赵伟,三十出头的他腼腆中带着坚韧。当跟他谈起回乡创业的想法,他说:说起回乡创业的初衷,还是浓郁的乡愁。经历了与家乡的别离,觉得它终究是我叶落归根的地方。外面再好,也是轨迹,只有家乡,才是生活的原点。要是能在家乡成就一番事业,也算是为养育自己的家乡做出了一点贡献。”

深思熟虑之下,2011年年底,赵伟决心放弃在外的漂泊生涯,决定回乡创业。经过一番详实的考察,他萌生了发展食用菌的想法。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在他雷厉风行的推动下,2011年底,曾家镇第一个食用菌厂很快建成投产了,并于2012实现盈利10余万元,解决星明村70余人务工问题,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在其带动下,其后不到两年时间,食用菌产业覆盖了全镇,解决全镇400余人务工问题。

赵伟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星明村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的高度信任。2015年,村支部换届,在村民大力举荐下,赵伟高票当选为星明村党支部书记。

当选为星明村村支部书记,是赵伟没有想到的事,他总觉得自己并没有干出什么事情,没有为村里的乡亲付出什么。正是因为内心的想法,促使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更迫切。

“责任重大,肩负老百姓期待,不敢有丝毫懈怠。”自从当选为星明村党支部书记后,这句话便被他时刻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一路走来,赵伟用实干和奉献向乡亲们证明了,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讲原则、敢担当、重操守“好支书”。

一个梦想 一种坚持开启筑巢引凤的发展之路

星明村素有“口袋村”之称,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条件相对滞后,而且村里乡亲素质参差不齐,难于管理。

赵伟在村务管理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将村里的乡亲的人心聚拢,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多少个清晨和黄昏,赵伟开着车走东家,跑西家,与贫困户们攀亲交友,嘘寒问暖,为他们答疑释惑,让他们全面了解党的政策,真心实意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物质救助,让贫困乡亲得到了实惠,拉近了距离,同时也消除了部分群众心中的怨气,化解矛盾。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始终做到“老弱病残户必访必帮、失业户必访必帮、有问题有意见户必访必帮”的真情为民的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到满意。

穷则思变,变则通。为增强村级经济素质实力,赵伟深思熟虑,按照一村一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2016年3月,注册成立了镇坪县星明村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该村农副产品订单销售的市场主体基本形成。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资金压力,他总是自己先拿出钱来,将魔芋、洋芋、蔬菜等籽种购置发放到农户手中,到收购时才收回成本;为了让老百姓的农副产品买个好价钱,他总是不辞辛劳的亲自上手,亲自开车将洋芋、蔬菜等农副产品送到各个收购站,不赚一份钱。

为了村里的贫困户尽快甩掉贫困的帽子,赵伟将全村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的75户贫困户逐一同合作社无缝对接,签订农副产品种植销售订单,以“订单”为联结的扶贫模式初见成效。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土豆订单、磨芋订单、蜂蜜订单和土鸡订单等种养殖和销售协议,又与安康监狱、汉中监狱、镇坪县魔芋加工厂签订农副产品销售合同20余万斤,实行托底收购、合作共赢,实现了订单脱贫目标。星明村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星明村有了发展的路径。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发展魔芋200余亩、养蜂500余箱,培育万只林下养鸡大户1户,带动贫困户20余户,养鸡10000余只。规范种植洋芋500亩,高山蔬菜100余亩。2017年,订单销售洋芋3万斤,蜂蜜3000余斤,生猪1500斤,高山蔬菜约20万斤,销售额在25.5万元以上,全年农产品实现销售额34万元以上。

2018年,按照整村脱贫,让全村老百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的要求,在赵伟及他的合作社的带动下,培育万只林下养鸡大户1户,带动贫困户20余户,养鸡15000余只;规范化种植无公害洋芋200亩、无公害蔬菜200亩、无公害魔芋200亩、无公害高粱100 亩。通过“三个200亩”的产业把星明打造成高山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让更多农户以资源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有效解决老百姓稳定增收的问题。

赵伟深知,只有村民有长期稳定的职业,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问题。他一路奔走,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随着美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创办,社区工厂应运而生,第一期解决45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满员将解决200余人就业问题。

由于赵伟重质量,守信誉,社区工厂生产手机零部件质量过硬,销售不愁,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建设更是加快步伐,目前正在抓紧上二期的设备。星明村的发展也迎来了新起点,而赵伟,在斩荆劈浪的艰苦环境中树起了自己的旗帜。

一股韧劲 一种硬度印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纯净的山水,养育出朴实的赵伟。作为村支书,对村里的发展,他总是时刻在谋划,对于村里的贫困户和困难家庭,赵伟心中都有一本帐,群众给他的评价是:做事连着百家村民,心里想着困难家庭。

为了星明村的长足发展,他带领着团队突出抓好星明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本着“缺啥补啥、差啥做啥”的原则,按照全村脱贫规划和群众意愿,将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级卫生室、交钥匙工程房、堤防、公厕、产业路、便民桥、绿化、亮化、环卫、排污配套工程、通讯机站建设以及宽带建设等16项系统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纳入整村脱贫项目建设计划,并一项一项的抓落实。

目前,全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全面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群众居住地路、水、电配套,电力入户,同网同价;电视入户达100%以上;宽带、wifi进村,手机信号全覆盖。

就这样,在赵伟的全力带领下,星明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贵在实干、成在有恒”,这是多年来星明村广大村民对村党支部书记赵伟同志的肯定和评价。群众的评价是无价的,勇挑重担是公认的。几年来凭着他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真抓实干的精神,使得星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伊始的艰辛,赵伟从不言苦。他总说,回到家乡,并且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是幸福的。看着赵伟穿梭在村里忙碌的身影,不禁想起一句话:生命有一种硬度,只要灵魂不屈,脚下就一定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赵伟求真务实的作风、甘于奉献的精神和不平凡的业绩,为村上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因为赵伟契而不舍的这股韧劲,他带领着星明村全体村民迈进了小康村的门坎!可他并没有停下脚步,星明村在他的带领下,将迎来新的起点,展现出昂扬奋进的姿态,阔步迈向小康社会!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