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楷模】雷兆财:“科技状元”的致富路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29 10:35
被誉为汉中市佛坪县“天麻之乡”的石墩河镇,近年来天麻以年均递增12%的速度迅猛发展,规模久居全县乡镇之首。这正是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致富带头人、石墩河村主任、为民招财的“科技状元”雷兆财多年来取得的成果。
苦心孤诣,功夫不负有心人
雷兆财今年57岁。1977年,还是一名初中毕业生的他回乡务农,看到天麻产量连年走低,种植户一年到头血本无归,导致天麻无人敢种,乡亲们守着大好山林过穷日子,就立刻动起了心思。此后10多年里,他购买书籍、研读资料、四处求教,到深山寻找、观察,采挖或收购野生天麻作为种麻,经他潜心研究,于1989年、2001年先后攻克天麻有性繁殖、猪苓无性繁殖两项技术,成功解决两大产业技术难题。
随着雷兆财的产业规模不断地扩大,成立了以他为骨干的兆财天麻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天麻产业发展,他的产业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产业发展。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又再次把眼光投向了远方,他自费近10万元致力于神仙树等五种中药材的技术研究。2012年8月,神仙树扦插繁育获得成功。继而,青钱柳、三叶青等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为石墩河全镇产业发展再探新路、为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再续后劲。
当仁不让,达不忘兼济2016年,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役冲锋号的吹响,作为村主任的雷兆财深感责任重大,“我知道脱贫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可再难啃也得啃下去。但该怎么啃、从哪下手,我确实经过了反复思考、琢磨。”雷兆财这样说。深知只有从根源上去寻求办法,才能帮助群众真正摆脱掉贫穷这一老大难问题,雷兆财多次到包扶贫困户的家中,不厌其烦与他们进行深入地交谈,“看看他们能干啥、想干啥、能干成啥,心里有了底,我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哪一项上能取得实质回报。”雷兆财在为包扶贫困户选好发展产业,自掏腰包2万元为包扶贫困户购买菌种、魔芋、天麻零代籽等,代运菌种、上门亲自指导,全程服务,还把经验、技术编写成册,免费印发,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一点一点教给贫困户,定期到包扶对象家中查看产业发展情况,为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为了使全镇乃至全县发展天麻、猪苓的贫困户能尽快掌握技术,雷兆财每年在县内外共开展近20场次的义务培训,受训群众达到1200多人次。在雷兆财的带领下,昔日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仅靠着“半亩三分地”养活全家的56户贫困户,依靠唯一的山林土地,寻找到了他们脱贫的最有力资本。在啃脱贫这块硬骨头的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扶贫先扶志,只有彻底调动起贫困户本身、让他们真正主动去干,扶贫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走上巩固脱贫之路。
干劲十足,福音惠乡亲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集体经济却一穷二白。想为村民办点事,总是有心无力。雷兆财这个村主任又坐不住了,谋划怎么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2017年9月,石墩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县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加上全村51户贫困户、脱贫巩固户入股金,多方筹资203.8万元,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建47个大棚,种植天麻1万平方米、黄精1.3万平方米,吸纳全村179户农户58亩土地入股。同时,发挥兆财天麻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优势,具体负责生产经营。
“到年底,预计村集体的天麻能收入20万元,4年后总利润可达320万元。近期雷兆财带领合作社成员考察了中药材瓜蒌市场前景和种植技术,正筹划着村集体再种50亩瓜蒌。
在雷兆财同志担任村主任期间,石墩河村的各项工作较之以前有了飞跃的提升。他不但自身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他想方设法和“两委”人员、驻村工作队、镇包村工作队四支队伍一起,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帮助贫困户解决种子、技术,联系产品销路,多渠道增加收入,做到了既有短、平、快的当年增收脱贫项目,又有巩固脱贫成效的主导产业,力尽所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驾护航服务,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带领全村,以发展为本、以扶贫攻坚为切入点,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用辛勤和汗水诠释了他对家乡的挚爱,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