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脱贫攻坚领头雁 奉献“三农”创佳绩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0-24 11:33

2016年12月彭宏国同志调任佳县农行党委书记、行长,时值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正值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时期。他牢记农行人服务“三农”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他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模式,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农总行“惠农e贷”一号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冲在了全市最前面,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行的好评,被佳县推荐为“致富带头先进个人”。

勇于担当,率先运营小额扶贫信贷平台

扶贫贷款业务繁琐,运营成本高,效益低下。面对部分员工的不理解甚至敷衍抵触,彭宏国同志上任的第一次行务会掷地有声:精准扶贫是政治任务,是我行的神圣使命、职责所在,不能简单地算经济账,要切记农行姓“农”的业务本质,充分发挥金融扶贫职能,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为了尽快把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及早把扶贫贷款送到贫困户手中,彭宏国依照上级行相关文件精神,率先在佳县农行引入“政府增信”平台。去年3月份,彭宏国三天两头找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有时候,正好遇上县领导开会,他只好耐心等待,有时返回单位早已下班多时,没有饭了,他就简单随便吃点。至6月初,彭宏国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农行与佳县财政局、扶贫办三方成功签订了《金融支持佳县精准扶贫贷款合作协议》,县财政存入佳县农行相关账户500万元风险保证金,此时,彭宏国高兴的笑了,他说,“我们终于在扶贫贷款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资金风险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新的矛盾接着出现了。贫困户征信程度差,评级授信得分低,基层干部和信贷员在发放贷款时顾虑多、怕担责,业务推进起来依然步履艰难,进度缓慢。

面对这一难题,一向急性子的彭宏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请示上级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支行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商讨酝酿,制定办法,他明确表态,只要符合程序规定,把扶贫贷款放到贫困户手中,大家放开胆子干,有责任我和大家一起承担。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了《佳县支行关于进一步明确扶贫贷款有关尽职免责问题的通知》《佳县支行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全体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有效解决了业务条线人员怕担责任的思想顾虑,为贷款发放扫清了障碍。

6月末,第一笔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顺利发放到位,成为榆林市农行系统最早开始利用政府增信发放扶贫贷款的县域金融机构,也被系统内作为试点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

广泛动员,打通扶贫贷款发放“最后一公里”

政策明确了,运营也规范了,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政策不能及时传导到农村和广大贫困户,群众认识仍然模糊,知晓率低,工作进度缓慢。

为了使贫困户切实掌握政策,少走弯路,主动联系办理贷款业务,去年5月份,彭宏国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老农行人背包下乡精神,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乡村,一边宣传信贷政策,一边现场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业务,把资金亲自送到贫困户手中,把温暖送到他们心中,受到群众的热烈好评。

工作组先后深入坑镇、通镇、王家砭镇、上高寨等地进行10多次宣讲,散发宣传单3万多份,发放扶贫贷款“明白卡”1万多册。期间,还在各乡镇干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和转发,对农业银行精准扶贫信贷业务办理常识进行宣传,使本区域干部群众最大程度的了解掌握农行扶贫贷款政策。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工作组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场评级授信108户,投放惠农贷款108户,金额540万元。通过实地示范扩大了宣传效果,打开了工作新局面,贷款发放步入规范化轨道。在下乡办理业务的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贫困户一手资料,为继续加快发放扶贫贷款奠定了的基础。

受益的贫困户纷纷表示:农行的干部是真心为民服务的,办理贷款上门服务,他们不要再来回跑了。

一段时间来,彭宏国同志顶烈日、冒酷暑,和大家一起战斗在乡村一线,身体多次出现不适,但他一次次拒绝了大家的劝导,继续走村入户不间断工作。在他的脑海里,扶贫工作就是天,只有把信贷工作理顺了,把贫困户最亟需的产业资金问题解决了,回到单位、回到家心里才踏实。

创先争优,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扶贫贷款的投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投放任务和进度,支行全体信贷人员不得不“五加二、白加黑”投入工作,彭宏国经常放弃礼拜天休息,与业务人员一道战斗在第一线。

彭宏国同志家住靖边县,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妻子多次打电话希望他能在孩子中考前正常休假,帮助孩子提升功课,但由于工作特殊,任务艰巨,彭宏国同志始终和单位上的普通员工一样没有离开战斗岗位。至六月末,佳县支行年内累计投放“惠农e贷”317户,金额1143万元,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批农总行“一号工程”的贷款投放任务,走在了全市最前面。两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贷款826户、金额3641万元,带动了全县2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在全市19个考核单位中排名第一,受到市分行三农部的直接表彰奖励,并在全市半年业务经营工作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汇报。

为了进一步拓宽加强服务三农渠道,方便农村金融结算,佳县农行不断扩大农村服务阵营,今年又新增加了康家港“新农保”代办站,由原来的8个代办乡镇增加到了9个,进一步方便了农村群众的小额取现业务。

这些干巴巴的数字背后凝聚着彭宏国和农行一班人的心血和汗水,佳县农行在服务“三农”中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在县域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佳县一位县领导这样称赞他:“彭行长是咱们贫困户的贴心人,扶贫战线上的实干家。”

驻村帮扶,把贫困户放在心上

2016年农行被调整到螅镇马蹄塌村负责贫困村包扶。进村时班子涣散,干部撂担子,村务管理混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十分被动。

面对困难,彭宏国挑选了熟悉农村工作的三名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派驻到扶贫一线,主动担当起群众的主心骨,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他多次与工作队一起进村调查研究,了解村内矛盾问题和群众帮扶需求,组织召开会议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化解村内矛盾,协助该村制定了帮扶计划和脱贫规划,积极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

两年来,对马蹄塌村32户贫困户116人逐一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家庭收支及帮扶动态。帮助成立和运营集体经济合作社,落实产业项目,流转了土地300多亩,实施枣树降高塑型280亩。建设了自来水工程,硬化了入户道路。为村办公室购置了各类办公及生活设施,提升了办公条件。为12户贫困户申请发放了扶贫贴息贷款60万元,助力他们产业脱贫。今年换届时,重新搭建了村班子,各项工作有了新起色。

彭宏国帮扶6户贫困户,他经常走访了解,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细心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贫困户张有平一心想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但苦于缺乏资金一直未能如愿。去年彭宏国主动帮他办理了5万元的养殖贴息贷款,养殖规模由原来的15头猪扩大到60头,生活明显得到了改善,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有一次,彭宏国下乡时带了一副拐杖,大家不知道他做啥用,到了马蹄塌村里,才晓得原来是给九十岁高龄的贫困户冯丙旺夫妇通过网上买的。

“彭行长是真扶贫、扶真贫的好干部,我们村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人家这班人。”马蹄塌村支部书记任振斌由衷的感谢他们村帮扶人。

两年来,在金融扶贫战线上,彭宏国同志吃了不少苦,也为组织交上了一份较好的答卷。面对取得的成绩他只是淡淡地说:“眼看着金融扶贫户通过发展产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就是对我们农行人最好的回报”。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