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水,文祖仓颉故里,中国苹果之乡, 创新创造之地。这里古有四圣创文明,今有一果甲天下。创新的基因根植在这片土地上,让敢想敢拼的白水人一次次的开拓新路,共享成果。
李小勇是土生土长的白水人,年届不惑,下岗之后回乡创业,于2014年成立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为公司董事长,白水县第九届政协常委。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庄严承诺:带领全中国人民战胜贫困,共奔小康。作为企业带头人的李小勇寻思着这事还得在苹果中找答案。
白水崇尚创新,作为仓颉后裔的李小勇也如他的名字一样勇于开拓。短短三年,他带领企业探索出的四种果园托管模式已经覆盖三个行政村、394户、3157亩果园,其中贫困户占到243户,托管后,果园年均增产300余万斤,年增收600多万元,三分之一贫困户成功脱贫。美华果业创新出的这条果农增收、企业盈利、可持续、易复制的新路子,经政府推广、全省借鉴,在渭北乃至全陕西遍地开花。他个人受陕西农业厅邀请,在全省进行事迹巡回报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官网多次宣传报道美华模式;光明日报以《陕西白水:资产托管走出扶贫新路》为题,也对美华果业“党建+扶贫”创新托管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集思广益巧筹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李小勇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公司成立初期困难重重,一方面要解决新建园周期长、规模化种植难度大等问题,一方面要进行有机苹果基地认证,要求有机苹果基地与非认证区果园之间,必须要有50米以上的间隔距离,这就要求美华在基地与非基地之间流转大量土地,这无疑增加了美华的资金预算,也势必空置大量的土地。如何让土地不需闲置,同时解决企业规模化种植问题呢?眼下并没有可资借鉴的好办法,李小勇与团队及镇上派驻企业的党建指导员苦思冥想、多次协商,实地走访,几天下来,他们发现企业基地周围85%是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观念的贫困户的老园子。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企业为了盈利,而果农也是一般心思,所以让两者双赢是合作的基础。如果把这些老幼零散果园进行标准化改造,由公司统一管理,美华果业指导果农统一用药、施肥、采摘、销售,企业流转土地的资金就可节省下来,用于技术、机械改进、让利果农等方面,如此一来,企业的难题迎刃而解,果农也可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一举两得,果园托管的雏形就这样慢慢的浮出水面。
说干就干,为了让果农接受企业,美华制定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利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专家赵政阳为果农培训的机会,李小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果农可以将园子交给企业代管,对于愿意将果园交给美华管理的果农,美华在化肥、农药、机械劳作上给予果农50%、20%等不同优惠,最大限度地让利给果农。尽管如此,有些果农还是犯嘀咕,自己一手管大的园子交给企业能放心吗?
事实胜于雄辩,为了打消果农的疑虑,美华选择了果农薛世民作为突破口。50岁的贫困户薛世民双腿残疾,生活自理困难,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因为家里再没其他劳力,他既不懂技术也没钱给果园投资,四亩多园子撂荒着。美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做薛世民的工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与他签订合同,薛世民自己无需下地,不用投资,将果园全权托付给美华,只等果子卖了拿钱就行。
“开始把果园交给美华后我很不放心,丫把我的树砍滴砍,伐滴伐,我心疼的说不出来,没想到,一年下来,树势大变样,间伐了60棵,果园产量不少反增,苹果优果率也大幅提升,收入也从原来的1万元增长到近三万元”。
克难攻坚创新路
创新开出了幸福花。有了薛世民的例子,周边的果农对美华的怀疑烟消云散,一年下来,来美华要托管老园的果农大幅增长。偌大的农村,家家户户情况都不一样,为了更好的进行果园托管,美华针对不同的果农制定了不同的托管模式,包括全托、半托、反托、产品入股等。
全托模式主要针对如薛世民一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兜底户,这些果农只需与企业签订全托合同,由公司全程派送劳力、专人监管技术和垫付全部资金,落实农药50%、肥料20%的资金补助,并以每斤高出市场一到两毛的价格,优先收购他们的苹果。
半托管模式主要针对缺少技术、资金、相当一部分还有“恋地”情结的果农、贫困户,这些果农有劳力,对果园有浓厚的感情,果园依然由他们管理,公司负责定期、不定期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在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苹果生产的关键环节,由企业统一安排和提供农药、肥料、农膜等生产资料,托管户可以根据各自所需,自由选择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贫困户同样享受农药50%、肥料20%的补助,公司同样以高出市场一到两毛的价格优先收购他们的苹果。
反托管模式主要针对无劳动能力、无资金的贫困户。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协议,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全权管理,由公司负责制定种植计划、生产管理、果品销售,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出保底收益,农户只负责生产环节,企业按耕种面积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和劳务工资,苹果销售后,如果高于保底收益,公司会向农户再次分红。托管户年总收入由“保底收益、再次分配所得、公司正常劳动报酬、其他零工收入”四部分总和构成。
尧禾镇薛圪佬村薛少峰选择的就是反托模式。薛少峰有果园1亩7,前多年自己一直在外打工,除去费用一年也积攒不了几个钱,果园因疏于管理,叶黄枝衰,他几次都想挖掉。加入托管后,第二年就套了2万个袋子。
“我果园少,美华说我可以把自己的果园进行托管,同时再按照公司的统一管理,代管其他全托户的果园,由公司按月发放工资。代管之前,公司对果园进行测产,年产3000斤的,如果在我的管理下达到4000斤或以上,超出的部分公司还会和我进行分红。我今年除了工资领了2万元外,果园卖了1.4万,还得了1000元的分红。一举四得,比在外面打工强的多”。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在全托、半托、反托的基础上,美华还推出了产品入股模式:按照采取自愿且贫困户优先的原则,苹果成熟后,如果当时苹果收购价格过低,难以收回投资成本,果农可将苹果入股公司经营,企业按照市场价保底收购,并择机出售,出售后若高于当时收购价,企业将支付果农全部果款及盈余分红,若企业最终售出价格低于当时收购价,亏损部分亦由企业承担,果农旱涝保收。
党建引领开新篇
鼓起来的腰包是最实在的,果园托管后提质增效,更多的果农要求加入托管队伍,李小勇也尽力满足果农需求。可随着托管户的增多,托管面积的扩大,一些矛盾也显现出来。村民高明全的哥哥婚后一年病故,家里的六亩土地归嫂子所有,美华要流转这六亩地遭到高明全的极力反对:“我们家的地让外人收租金,办不成,你美华敢流转,前脚栽树我后脚拔”。接连几次碰壁后,李小勇再次来到了尧禾镇,镇党委从美华基地所在薛圪佬党支部着手,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妥善解决了问题。
自己三番五次难以解决的问题经党支部说教予以解决后,李小勇心里有了谱,他申请尧禾镇党委指导美华果业成立党支部。随后,镇党委以美华果业党支部为核心,联合各村支部,创造性的组建了跨行政村的镇产业联合党总支,镇党委书记兼任总支书记,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做好企业与村组及贫困户的协调对接,协调解决企业与贫困户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监督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同时成立托管委员会,投票选出会长与组长,每个组长监管五到十户果农的园子,督促提醒他们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美华托管”模式辐射更多的群众。
党员李军平是托管委员会小组组长,负责8户55亩果园的监管,他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果园连年增收,平均亩产比托管前增加1000斤,增收2000多元。几年的实践证明,有了联合总支的领导和协调,有了党员的带头示范,美华公司的托管业务得到了顺利实施和扩大,产业发展年年上台阶,贫困群众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华果业董事长李小勇介绍:在推出果园托管模式后,美华公司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组建了土肥测配室、农残检测室,进一步保证苹果品质;同时邀请县园艺站果业技术人员长期入住公司,现场指导,为果农答疑解惑;并组建技术机械培训队,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同时针对周边村庄贫困剩余劳动力,公司提供装卸、倒框、包装、分拣等工作岗位;努力实现农资直供,保证农资质量、价格、环保,降低生产投入成本。
美华果业推行的果园托管模式,不仅增加了贫困果农收入,企业基地也进一步扩大,减少了前期投资,稳定了货源,标准化管理下苹果的品质得到了保障,苹果价格也得到了提升,果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少了,欢声笑语多了,一派祥和气象。2017年,全省非公经济党建助力扶贫组专程来美华进行调研,陕西省非公党建工委书记赵亚莉高度评价了美华产业助贫模式。
美华创新的全托、半托、反托、产品入股四种托管模式说起来简单,用起来实在,他的推出是公司与地方党委政府和党员群众上下联动、齐心合力的成果,目前,美华的产业扶贫模式正在果业大省陕西逐步推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