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自立自强王喜玲:脱贫路上的“女强人”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9-26 10:38

今年48岁的王喜玲,是陕西省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农民,中共党员。她患上了癌症,丈夫车祸去世。在不幸的遭遇面前,王喜玲没有退缩消沉,强忍病痛折磨和中年丧夫悲痛,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自强不息,栽种苗木、成立合作社、当“经纪人”,三年来收入达到158万元,王喜玲不仅是扶风县主动“退贫”第一人,还帮助43户群众种植苗木156亩,18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强人”。201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不幸遭遇面前她没有退缩消沉

2011年9月,王喜玲被西京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放射化疗近一年时间,花光了原来开理发店、鞋店积攒的17多万元,高昂的医药费,逼得丈夫马新兵不得不将自家养猪场的200多头猪低价出售。猪卖完了,家底掏得底朝天,钱还是不够,王喜玲还得放疗、化疗保命。借亲戚,借朋友,半年多时间,钱流水般花出去,欠下外债11万元。谁知祸不单行,2013年6月,她的丈夫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噩耗传来,一家老小三个女人哭成泪人。尽管村里把王喜玲一家三口纳入低保户和贫困户,但家徒四壁,光景日下,村里人都认为“船破偏遇顶头风,这个家没啥希望了”。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且患有癌症的家庭真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逃避、轻生的念头在大脑中浮现。债主捎来话:“有了还,没了算。”亲戚背后也劝:“这家你扛不起,再找个男人嫁了吧!”王喜玲却说:“日子要过娃的学要上,他大走了还有我哩!”很多人压根不信,要力气,她扛不起一袋面;论家底,除了一身外债啥也没有;论土地,靠家里 6亩麦子还债得到猴年马月。

帮扶干部齐军建多次前往王喜玲家走访慰问,一起商讨摆脱困境法子,制定稳定脱贫计划,鼓励发展产业,用勤劳双手脱贫致富。落实了合疗报销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王喜玲在大家的关心下逐步走出了阴霾,重新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心中萌生了再次创业的念头。王喜玲暗自下定决心要活出个人样给大家看看。

艰苦创业让她成为脱贫致富标兵

王喜玲看到十里八乡不少群众凭借种树苗赚了钱,于是她瞅准了发展苗木产业。栽种苗木要投入近3万元,筹措启动资金又成了王喜玲一大难题。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帮扶干部说了发展苗木产业的想法和缺乏资金的难题,经过联系协调,在人社部门贷到了8万元的创业贴息款。她把家里6亩地全部种成了白皮松和樱花树苗。树苗当年见不了利,还要不停地投资,家里开销怎么办?王喜玲需要“刀下见菜”赚现钱。她琢磨着,附近栽植苗木的农户不少,当“经纪人”也许是个不错的赚钱法子。然而,苗木“经纪人”风里来雨里去,还得有力气、善交际,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家?王喜玲心想:“男人能干,女人为什么不行?”

万事开头难。王喜玲一个客户也不认识,风里来雨里去跑了几个星期,一笔生意也没谈成。驻村第一书记张增科知道后,帮助王喜玲在绿化苗木网、QQ群、微信和县镇街道广告栏发布供应苗木信息,并协助她联系采购商推销苗木。终于与咸阳市永寿县一家苗木采购企业谈成了第一笔生意, 2万棵核桃苗,一星期内交货。她借来一辆摩托车,满扶风县找树苗。在乡间小路上路滑摔倒,满面流血,门牙也磕掉两颗。她咬着牙赶到地头与树农谈价钱,女人家面皮薄,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的狼狈样,整整一天戴着头盔跑东跑西,深夜回到家,血水将皮肤和头盔粘在一起,只能蘸上温水慢慢化开。第六天, 2万棵翠生生的核桃苗运到交货地点,客商竖起了大拇指。这单生意,王喜玲赚了 1万元,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做成了几笔生意,王喜玲跑得更勤了。村里鸡叫头声,喜玲带上药,揣上几个馍馍就出门了,不到满天星斗不回来。联系客户,寻找货源,挖树装车,累了,靠着田垄歇歇;身上剧痛,倚着成堆的树苗缓缓劲;没水吃药,她把药片丢进嘴里嘎嘣嘎嘣嚼碎硬吞下去;天气太冷,她宁可拿上毯子给刚挖出来的树苗盖上,自己却在一旁呵气跺脚。

王喜玲做生意以诚为先。一位北京客户需要 1200棵6公分的刺槐,她联系好了货源。然而在装车的时候,卖方却突然坐地涨价,每棵刺槐要多加 2元,缠来磨去,卖方就是不松口,还对她说“你不会给北京客户也涨价?”王喜玲不愿这样做。无奈,她高价买下刺槐,依然低价将刺槐发往北京。回家一算账,辛苦不说,居然还赔了近1000元。

有人笑王喜玲傻,但更多的客户却说这个女人说话吃铜咬铁,把活交给她放心。一来二去,找王喜玲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她的苗木“经纪人”越干越好,创业之路越走越宽。2016年10月,她将所有债务全部还清,还新建了一座二层小洋楼,家具电器一应俱全。2016年底,王喜玲申请脱贫退出,成为扶风县主动“退贫”第一人,并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脱贫致富标兵”。村里人说,王喜玲真的把男人家都比下去了啊!

不悔付出让她成为增收致富“领头雁”

脱贫致富的梦实现了,可王喜玲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她又把心思放在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上。2016年11月,她注册成立了扶风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吸纳1户贫困户、3户非贫困户入股,组织社员种植、销售苗木,年底分红。大伙对此持怀疑态度,不相信她会自掏腰包帮助旁人赚钱。她说:“没有乡亲们鼓励和照顾,我这家恐怕早就散了,现在大家说我是‘能人’,那我就得用我的能力去报恩。我还是党员,更应该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合作社成立后,王喜玲东奔西跑为大家找种子和苗木,现场传授栽植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白皮松、红叶李种植面积62亩,销售各类苗木6万多株,户均收入3万余元,2017年每户还分红1000元。

消息不胫而走,纷纷找王喜玲加入合作社,如今扶风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43户。村里谁家新栽植苗木,她都是必叫的“把式”,栽什么树种,株距多少,行距多少,她说了算;村里谁家苗木“生病”了,她跑得比谁都快,查资料,买农药;村里苹果苗、核桃苗滞销了,她又自己印制名片联系客商,帮助乡亲们把苗木卖到了甘肃、河北、北京等地。她先后给本村贫困户王建昌赊账提供樱花苗木2000余株,给毕新军借款2万元栽植五角枫1000余株,指导陈红强种植核桃17亩、王芳侠栽植红叶李等苗木20余亩。她想方设法将群众修剪掉的果树枝条变废为宝,出售给育苗客商。合作社还吸纳12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从事苗木运输、装卸、销售等工作,人均年务工收入1.8万元左右。同时,她还帮助绛帐镇牛仓村20多户群众销售苹果苗木50余万株。

近年来,扶风喜林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发展苗木,销售各类苗木约300多万株,销售额800多万元,实现利税5971.71元,帮助18户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王喜玲已成为群众眼中自强不息的女强人,更成了帮助大家致富的“领头雁”。2018年元月,王喜玲入选“陕西好人榜”。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