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经验交流 > 扶贫故事

郭 琴:扶贫路上不灭的灯塔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9-25 16:57

郭琴,镇安县妇联会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宏丰村第一书记。在上任6个月之后,宏丰村的脱贫蓝图刚刚绘就之际,她却倒在了扶贫路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71230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包里还装着贫困户子女曾红学的残疾证,殷红的鲜血模糊了残疾证上的字迹。

宏丰村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3961346人,贫困户145393人,经济发展滞后、基层建设落后、脱贫难度大。郭琴一上任便连续驻村100天,了解村情、摸清户情、谋划产业,迅速整合“四支队伍”,围绕群众增收抓产业发展,围绕基础建设抓环境治理,围绕扶志扶智抓宣传教育,为全村脱贫攻坚注入全新活力。

勇挑重担 她是基层扶贫“领头雁”

2016年,作为宏丰村一名普通帮扶干部,郭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想方设法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工作队调整时,她巾帼不让须眉,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到任命文件的当天,她便收拾行李来到宏丰村,开始连续3个多月的驻村,此时距她儿子高考仅剩两天。3个多月,她的身影遍及全村,走访了9个组贫困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先后13次召开群众院落会、7次召开支委会,对全村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分析研判,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再进家门,之前还在准备高考的儿子呼弋翔已经带着录取通知书前往陕西科技大学报到。

郭琴不忘第一书记本职,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学革命先烈、学身边模范党员,补精神之钙,增强班子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拟定了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党员示范的工作思路,实施“三带四联”(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联产、联股、联业、联营)、推进“三变”改革,凝聚宏丰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力量,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脱贫攻坚之路。在她的带领下,村支委包抓组建专业合作社9个,开展妇女培训秦绣500余人次,引进培育合伙经营企业3家;筹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480万元;大力培育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年底实现积累11.6万元,宏丰村被确定为省、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为全村脱贫退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 她是产业发展“规划师”

宏丰村产业发展规模小、集体经济“空壳”化、贫困群众缺乏长效产业。郭琴积极组织召开产业发展谋划会、群众代表和能人大户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明确了“半坡发展种养产业、河道平川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规划食用菌产业园区项目、黑猪养殖项目,设立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项目,细化“三带四联”和政策配股到户工作,确保每户有两项以上长短结合产业,搭建起宏丰村产业发展全新构架。

郭琴凭着一股“事不办成誓不休”的劲头儿,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区建。以村集体担保借资、能人垫资等方式,投资550万元,流转土地224.3亩,建成集菌袋、菌棒自动化生产、冷库存储、食用菌种植基地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园区。采取“村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联111户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配股1万元购买食用菌菌棒3000袋。2018年,全村种植香菇100万袋,产值560万元,利润220万元,每户贫困户分红800元。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30多人,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郭琴多方奔走寻求支持,发展养殖产业。她带领村班子到邑区万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黑猪养殖,获得到万帮公司项目技术支持和500头优质黑猪仔捐赠,发动贫困户改造兴建圈舍,养殖黑猪。2018年,全村实现黑猪养殖1000余头,户均喂养2头,年增收2000元。村上设立11个公益性岗位,郭琴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户中选聘11名贫困群众,组织业务培训,11人顺利上岗就业,每年可实现稳定增收6000元。全面落实“三带四联”和政策配股,按照长短产业到户、每户不少于2项产业的标准,补齐了全村88户到户产业不足的短板,户均每年有4000元稳定收入。

2017年底,宏丰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盛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统揽全村产业发展,实现了规范化运营和管理。公司下设9个合作社,带联全村145户贫困户,将到户产业与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使产业发展成为全村脱贫退出的强力引擎。

苦干在先 她是美丽乡村“建设者”

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脏乱差的环境一直制约着宏丰村发展。郭琴紧紧围绕脱贫退出“577”标准,按照“保基本、抓关键、建急需”的建设思路,力求把有限的项目安排到群众心坎上,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宏丰村67196人住上易地扶贫搬迁房,9户危房得到改造和加固,保障了住房安全;整修拓宽通村主干道8.35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和生活;更换输配水管网24300米,全村都喝上了安全干净的水;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入运营,极大缓解了群众的日常就医需求。

郭琴始终坚持实地考察、做在一线。项目规划前期,她带领村班子顶着7月的烈日一片一片勘察,一处一处测绘,一户一户设计,实施入户道路和院落硬化127户,拓宽和修复了630.8公里的村组产业路的工程。在工作推进中不时遇到阻力,郭琴逐一上门化解。有4户危房改造户因家庭困难无法启动,她详细了解工作难点,利用村上闲置老学校地基,动员村上能人垫资10万余元,启动房屋建设,及时让这4户住上了安全的新房。她以德报怨,成功化解了危房改造户徐正文、尤富千与储成喜因借道运送建筑材料的矛盾纠纷,最终一场邻里纠纷冰释前嫌,徐正文、尤富千住上了安全住房。

用心用情 她是贫困群众“贴心人”

扶贫路上,郭琴最担心贫困户没了志气,日子没了盼头。她想尽办法丰富村上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认真落实“一约四会红十条”,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规范爱心超市运营,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募捐活动,共募捐款物86万元,积分奖励67人次,评优树模表彰10人,激发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动力。贫困户曾学兵家中5口人,他却不思进取,产生了“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郭琴多次上门劝导,曾学兵外出务工仅仅半年就攒下了一万五千元。贫困户周正定的母亲去世,按照当地习俗,操办后事最少需要三五万元,这样一来,周正定不但不能脱贫还要举债。郭琴了解情况后,觉得这是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宣讲新民风的最好时机。来到周正定家中,郭琴带头随了100元份子钱,耐心地为他讲丧事简办的好处,开导他“不要爱面子、耍牌子,要简办丧事、过好日子,你故去的母亲也希望你能过得更好一些,她才会安心。”在郭琴和村干部的劝说下,周正定决定按照郭书记的建议,从简操办了老母亲的丧事。

在宏丰村,郭琴不仅是村上第一书记,更是村民心中“啥都会”的能人。群众记不清扶贫政策,她便制成“政策宣传小喇叭”,教大家跳《扶贫路上》广场舞,大大提高了政策知晓率。郭琴还积极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林果药材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让群众学中有榜样、脱贫有技术。在宏丰村,她对贫困群众有求必应,得到全村上下一致认可。

人民的女儿,人民不会忘记!20171230日,她向贫困户曾文华承诺会把他女儿曾红学的残疾证送来,但却第一次没完成自己对群众的承诺。当天上午,郭琴在从县城返回宏丰村路上发生车祸,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曾文华哽咽道:“这么好的女娃就走就走了,还走得这么突然……”话说一半,老人便默然低头,老泪横流。2018年新年伊始,宏丰村全村百姓自发冒着大雪送郭书记最后一程。镇安县追授她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第一书记,商洛市授予郭琴“2017感动商洛特别奖”。

郭琴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身影却深深镌刻在贫困群众的心中。她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她把一片真情献给了党和人民,她用忠诚、朴实、执着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扶贫之歌,她的精神成为无数扶贫干部心中不灭的灯塔。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