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张延刚:群众心中的“主心骨”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09-20 17:10
1989年,20岁的张延刚闯劲十足,带着改变贫穷现状的梦想,拉着同村青年们一起在县城打工,想着挣点钱补贴家用,也把家里的破窑洞整修整修。就是这一举动,让群众看到了他身上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改变了辛户村的历史。3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一心为民,带领全村群众把产业结构从种粮调整到务果,把果业管理从粗放式转变成标准化、精细化,把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转变为合作化,在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把一个穷村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成为黄土高原一颗灿烂的明珠。2017年,该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是1989年500元的60倍,村民从土窑洞搬进了小别墅,47户村民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家家拥有了小轿车。示范引领开辟产业新天地
辛户行政村,位于云岩镇南部塬区10公里处,全村共有406户1176人。30年前,辛户村大车上不了塬,小车进不了村,家家户户用的是煤油灯,世世代代住的是土窑洞,吃水要到沟里驴驮人挑,面对贫困,张延刚果断提出辛户村的出路在苹果,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苹果产业才是出路。要让传统种粮的农民弃粮务果,就必须消除群众的质疑和抵触。于是,他率先承包了村里50亩机动地,连同自家责任田一次性栽了60亩苹果,并带领群众人工平地400亩,全部栽上了苹果树,1992年,辛户村率先成为云岩镇苹果示范村,建园质量全县第一。春季,他带着群众建园;冬季,他请来技术员指导群众修剪果园;夏秋两季,他带着村里的壮劳力活跃在城乡的建筑工地,用务工的收入补贴苹果幼树期的收入空白。1996年,当精心呵护了7年的果树挂果销售时,每亩苹果的纯入达到了2200元,比种粮的效益整整高了10倍。这时,张延刚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他立即为全村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新建果园300亩,每块耕地栽植苹果树,家家户户有果园,让苹果真正成为群众的“摇钱树”。初尝甜头的群众,栽植苹果热情高涨,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残疾、劳力欠缺的农户却动不起来,于是张延刚自己掏腰包购买苗木,并动员全村村民,帮助34户困难群众建成果园960亩,如今,他们其中部分困难户人均果业收入达到5万元,成为全村的“富裕”户。面对少部分群众因无土地、无产业等原因而致贫情况,他整合村集体土地90亩,无偿帮助30户贫困户发展果园,户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配套发展畜禽养殖等,确保长短互补,增收致富。2017年,全村苹果面积达到4700亩,人均果业收入突破3万元,辛户村先后被陕西省农业厅认证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并获得“延安市苹果第一村”美誉。技术带动,创出增收新路子
提高果业质效,进军高端市场,实现群众稳定增收,又成为张延刚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他远赴香港、澳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调研市场,邀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实地会诊,在省市县果业部门的指导下,引导果农推广“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生态管理模式,着力提升果业质效。按照一亩果园2头猪、斤果2斤农家肥的发展标准,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高标准、现代化养殖小区1个,年猪存栏达到300余头,建成100平方米大型沼气池6口,免费为群众提供沼液和沼渣;鼓励引导群众家家养猪,在果园种草,实现果畜结合、畜沼结合、畜草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的问题。为避免果园遭受冰雹袭击,张延刚带领群众搭建果园防雹网1600亩,其中,免费为24户贫困户搭建156亩。在加强病虫防治、果树整形、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基础工作上,他以非凡的勇气,实施间伐措施,下功夫解决果园“两密”问题。1999年,张延刚家的8年树龄的果园每亩栽植55株,亩均套袋1.6万只,产量4600斤,产值5500元,但他在群众的一片质疑声中,拿起油锯,对果园每隔一株砍掉一株,每亩株数从55株降到了33株;6年后的2015年,他又对果树进行了隔行间伐,每亩由33株再次降到了14株,虽然亩均株树减少了,但苹果产量不降反增,优果率由间伐前的60%提高到92%,产值更是翻了一番,果园预期寿命由目前普遍的25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实现了一片果园养活一代人目标。间伐的镇痛换来了苹果品质的持续提升,辛户苹果成为了杨凌农高会上的明星产品,陆续进入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东南亚国家高端市场,为果农带来了滚滚财源。合作发展,过上小康新生活
辛户村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果农在田间地头销售和粗放的管理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果业发展新变化和市场销售新需求,张延刚把全村果农组织起来,成立了云辛果业专业合作社,把34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来,在苹果产、供、销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统一采购化肥、农药、果袋,降低了贫困户果业投资成本;聘请省市县果业技术专家免费为群众及贫困户进行现场授课指导,并组织24名果业技术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24户,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兴建300万斤果品贮藏库一座,实现了分批采摘,周年销售,为34户贫困户苹果库存提供免费政策,2015年,在果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帮助贫困群众库存苹果128万斤,出库时,每斤苹果净利润增值1元。合作社与西安格瑞科技、咸阳天园国贸等公司签订10年合作合同,统一收购全村苹果,售价较市场提高20%,“云辛”商标被命名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张延刚带领群众积极改善村庄环境和居住条件,先后建成住房46院,群众告别了土窑洞和危房,利用村级闲置学校,建设幸福院1座,新建改造房屋16间,供8户贫困老人无偿居住,并免费提供水、电、暖等,满足了“落叶归根”心愿。在村上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等,实施了村庄巷道硬化、绿化和亮化,修建了文化广场,刷写了文化墙,处处体现现代农业新理念、农民新生活、农村新风尚,使村庄亮起来,群众生活好起来,幸福小调哼起来。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