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旬邑:产业催开“致富花”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9-17 08:00

初秋的旬邑,天气微寒,但贫困群众乔永发的大棚里暖意浓浓,绿油油的小白菜整齐排列,微微发红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不久的将来犹如一盏盏闪闪发亮的小灯笼。

“你看,这一棚小青菜马上就可以上市了,正好赶上双节。小青菜主要是掌握好湿度和温度,还有就是要搞好通风……”说起蔬菜大棚,爱说爱笑的乔永发打开了话匣子,俨然成为一名蔬菜种植专家。从2018年11月开始,乔永发的蔬菜大棚已收获了三茬,总收入近1.5万元。依靠种植蔬菜大棚,乔永发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立足贫困群众自身实际和个人意愿,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实现增收致富,乔永发是旬邑县实施产业扶贫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一个缩影。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基,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实现稳定脱贫。面对产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群众增收基础不够牢固的现状,旬邑县坚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八大工程”,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县有规模化园区、镇有产业基地、村有推进示范县、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产业扶贫带来的好处。

“菜单式”扶贫为群众端上“可口菜”

该县按照“显特色、有规模、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培育短平快产业和长期受益产业,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小众”产业、高产地膜玉米和烤烟、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新兴产业培育“八大产业促增收”工程,新栽高标准果园9543.21亩,12万头标准种猪场和15栋千头育肥场建成投用,种植水果玉米1万亩,发展西甜瓜等小众产业4.5万亩,新栽花椒1.2万亩,种植中药材1.5万亩、烤烟5500亩,形成了苹果产业为主导,中药材、高山冷菜等多元化发展产业格局,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变宽了、增收底气更足了。

在2014年以前,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苹果仅占15%。2014年以后,村“两委”鼓励群众种植苹果,引进龙头企业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带动群众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发展双矮苹果,如今果园面积已提高26%。镇头村深入实施菜单式扶贫、股份化合作,大胆探索出了“三类分红菜单、六种股权模式、五种经营模式”的“365”企业带贫模式,根据股权设定模式,采取“三变”+新型社区、“三变”+特色农业、“三变”+文化产业、“三变”+劳务经济、“三变”+农业设备等模式,联股连心、联业联企,贫困群众变成了“股份农民”,有了稳定增收,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项目化”管理为致富撑起“一片天”

旬邑以增强产业抵御风险能力、最大限度提高产业带贫益贫水平为目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1个,完成投资41082万元;整合涉农项目22个、资金25318.76万元,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5658万元,发放产业扶持资金4527.5万元。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82个,注入资金9410.05万元,发放贷款6111.65元。培育建成中药材、秋葵、食用菌、温氏养殖等多个经济实体,发展家庭农场55家、专业合作社308家、种植大户500多户,创建就业扶贫基地8家、社区工厂7家,带动2785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418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真正让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

“购买式”服务为百姓吃下“定心丸”

县上围绕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短缺瓶颈,在全县范围内遴选群众公认“懂技术、会管理”的务果能手、种植大户、职业农民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组成“土专家”队伍,一对一开单子、教方子,为推动产业扶贫注入强大活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深入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了贫困群众抵御风险能力。探索了“五联六股”“1+8”“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旅游+农户”“农场+基地+股权+农户(贫困户)”等“三变”改革模式,确定“三变”改革试点村21个,覆盖贫困人口1600人。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