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定边:养蜂人李培义的“甜蜜”事业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1-14 08:00

说起养蜂,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既“危险”又辛苦的差事,可对于李培义来,这个差事虽辛苦却又让他十分“甜蜜”。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红沙梁村土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3亩多地,且水源多为咸水,不适宜种植,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让红沙梁的村民另辟蹊径,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

养蜂人李培义

今年55岁的李培义,是定边县堆子梁镇红沙梁村的村民。上世纪70年代初,红沙梁村是一个有名的养蜂村,养蜂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红沙梁大队的四、五十号人都投入到养蜂的大潮中,红沙梁也被外界称为陕西的“养蜂第一村”。

作为红沙梁村第一代养蜂人,李培义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想当年啊,我们村养蜂,那在咱们全省都是相当有名的,最辉煌的时候全村有一半人以上都一起养蜂,养的蜂可以拉四个火车皮了,一年就能挣个两到三万,那个时候我们村就出了好几个万元户了。”养蜂,一时间让李培义一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形势转变,越来越多的假冒蜂产品层出不穷。当时,正是李培义的儿女们上学的时期,养蜂需要长时间离家在外,市场又不景气,李培义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他的养蜂事业。

放弃养蜂后的第二年,李培义靠着微薄的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一家的生活开销,他也从之前的万元户一下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里的包扶干部为他家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给他家申请了低保,日子总算是有了好转。

李培义生产的蜂蜜制品

2015年,李培义的两个女儿考上了大学,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李培义决定重操旧业,他说他做梦都会梦到自己的蜂,他还是喜欢并习惯这个事业。

二十年养蜂的经验,造就了李培义过硬的养蜂技术。在和家人商议之后,李培义贷了16万元款,买了车和蜂箱,又踏上了他的养蜂之路。在过去的四年里,李培义平均一个多月就要搬家一次,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哪里鲜花盛开,哪里就是他们的家。除了帐篷、炊具、铺盖以外,蜂箱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家当。每年11月,李培义就要出发云南开始繁蜂,过年都不能在家里团圆,为的就是赶着次年二月四川盆地油菜花开后,培育一部份采集蜂,随后要按着花期去往宁夏、东北、内蒙、青海等地。一路追随花期,听起来是件很浪漫的事,但其中的辛苦只有养蜂人自己知道。

李培义现在每年的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他凭借自己的手艺,让两个出色的女儿完成了学业,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情况,李培义在采访时笑着说:“现在养蜂的收益好了,经济也宽裕了,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培义从最开始的一车蜂,扩大到了四车,培育的蜂产品,也远销外地。他也从之前的贫保户,转变成了村里的模范脱贫户。摘了“穷帽子”的李培义觉得,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富了。于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有七八户人家加入到了养蜂的行列中。接下来,李培义还决定继续扩大规模并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让村子里更多人享受到养蜂带来的“甜头”,他想让红沙梁村回到昔日“养蜂第一村”的荣光。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