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喜看“小延安”脱贫攻坚之路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1-09 10:00
陕西省旬邑县的马栏镇素有“小延安”之称。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马栏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扶贫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镇上下谱写了一曲“千军万马战犹酣,党群合力拔穷根,攻坚克难摘穷帽,全面决战决胜小康”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铿锵战歌。2014―2018年累计实现脱贫661户2384人,截止2018年底剩余未脱贫人口85户12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5%降至0.94%。
学深悟透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勤笃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马栏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扶贫工作抓在手上,坚持镇党委班子“先学一步、学深一些”,采取党委中心理论学习组集中学、根据包抓任务研讨学、外出考察取经学、推动工作实践学等形式,切实增强镇级领导的使命担当,提升使命认同感。近三年来,全镇新修通村及村内道路32公里,修筑排水渠38280米,铺设安全饮水管网16400米,栽植绿化苗木81000多株,安装路灯635盏,修建建活动广场11个,安装健身器材152套,建垃圾收集点46个,办好事实事1346多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853多件。
科学研判镇域村情,厘清攻坚路径绘蓝图
马栏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制定了马栏镇脱贫攻坚的路径步骤,用2016―2018三年时间推进精准脱贫,力争使全镇在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贫困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用2019―2020两年时间推进巩固提升已取得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继制定了《马栏镇2018年脱贫攻坚1+3+N工作法》和《马栏镇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五个五”工作法》。根据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和致贫原因,狠抓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试点,形成了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等马栏镇特色品牌。至目前,培育形成了鑫源果业、华野生态农业、鑫盛生物质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及6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600余亩,务工贫困群众256余人,贫困群众年收入增加8000余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121户538万元,全镇易地移民搬迁扶贫类搬迁户133户341人、危房改造245户。
旗帜引领示范带动,勇于真抓实干强担当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镇党委班子率先垂范,提出“等不来好日子,实干才能小康”的思路,实施“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兴产业、促发展”工程。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产业联在实体上、把实体联在农户上,采取“党员大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以陕农农业集团为龙头,投资7000万元,建成1800亩标准化双矮苹果示范园;充分利用技术、市场、资源优势,以倒卵叶刺五加、连翘、丹参种植为主,前义阳在合作社种植带动下,丹参种植面积达800亩,长舌头连翘种植1200亩,辐射带动阳坡头北咀、北坡子、前掌于家川等村种植,全镇中药材面积达到3000亩。
创新思维红色旅游,拓宽增收渠道富百姓
旅游扶贫的关键,是以旅游带农业、以旅游促农村,实现绿水青山和民俗文化转化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马栏镇充分利用厚重的文化、良好的生态建立以金盆社区为核心的红圈、马栏河为核心的绿圈、转角村为核心的休闲圈和旬马路河谷沿线构成了“三圈一线”的战略布局,实现“文旅、体旅、林旅”三旅一体的融合发展。建成了马栏革命旧址、马栏革命纪念馆、红26军军部旧址等参观景点。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建起马栏镇民间艺人手工制品展览馆、阳坡头红色影视城等。同时,马栏镇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名镇和关中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使马栏真正成为发展领先、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旅游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了“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综合休闲”格局,有力的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
红色食粮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信心
马栏深山战鼓响,革命老区党旗红。90年前,马栏人民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艰难而又坚韧地扛起了革命的红旗,在艰苦卓绝的岁月年轮里,用忠诚书写历史的壮丽,马栏革命传统深深根植于一代代马栏人民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精神食粮,激发着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昂扬斗志。该镇实行镇、村、户三级联动,推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扶贫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人民群众的“末梢神经”,打通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基层群众对扶贫政策入脑入心,让群众听了感到有盼头、有干头、有获得感、有信任感。至目前,全镇建立8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各类宣讲467场次,参与群众18693人次,受教育群众6568人次。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