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虢王镇“小红薯”释放“大效益”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9-18 08:00
9月初,走在凤翔县虢王镇连片红薯种植基地,一片片红薯地绿意盎然,一个个红薯映红了村民的脸。
“你看我们种的红薯,皮红条长、无筋无丝,可好吃咧。”正在地里采挖红薯的江湖村村民侯岁虎一边整理着刚采挖出的红薯,一边介绍着虢王红薯的特点,“这红薯一亩地收入4000多元,没一点麻哒!”
“今年,虢王镇有1240户发展红薯产业,种植红薯的面积达到6236亩,预计销售量可以达到935万公斤,按照目前的行情,保守估算红薯的销售收入就有3000多万元。”虢王镇党委书记吴国良介绍全镇红薯产业发展现状时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虢王镇地处凤翔县东南部,这里广阔、平坦的田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养分充足、透气性强,非常适宜种植红薯。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虢王红薯“淀粉足、蛋白高、糖分多、粉糯无筋有嚼劲”等优良品质。目前,红薯种植已在江湖村、虢王村、田家村、汶家村、西谢村初具规模。红薯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红薯是虢王镇传统的特色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种植。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土壤质地,虢王镇产出的红薯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口感极好,在整个宝鸡乃至周边地区都享有较高的口碑。”说起虢王红薯,虢王镇镇长白纯光如数家珍。
“挖红薯的时候,大家都像挖‘人参’一样小心翼翼,唯恐红薯出现破损。红薯如果‘破相’,就会卖不上好价钱。”正在将红薯套上发泡网装箱的虢王村一位姓谢的村民说,全镇种红薯的几乎家家都会利用微信等在网上进行销售。现在,他已经通过这几年网上销售情况,摸索出哪些省份、哪些城市的人爱吃虢王红薯了。
正如这位村民所言,这几天,走在虢王镇的街道上,“今天发了多少?”“不多,五六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问答声。据了解,虢王红薯目前已通过网上销售到了西安、北京、宁波、兰州、广州等1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外地的商贩也不断涌入虢王镇贩运红薯,“我最近基本上是一周来拉一次。”来自甘肃天水的商贩张师傅说。
与这些“热蒸现卖”不同的是,虢王镇已有许多农户在红薯附加值上动脑筋、下功夫。他们把八九月挖出来的红薯放进地窖储藏,等到来年二三月的时候再进行销售。“因为到那个时候,可以卖出更好的价钱。”秦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红科说,他的合作社种植了大约200多亩红薯,每年都要把大部分的红薯储藏进地窖。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目前,虢王镇在延伸红薯产业链上积极作为,致力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打好基础。位于虢王村的红薯初加工中心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6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新建育苗大棚120座,栽植红薯300亩,新建现代化厂房一处,储藏室一座,并配套相关设施。该中心将对红薯进行汽蒸、冷却、封袋等初加工,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加工成品720吨,收入430多万元。
在虢王镇长大的张小斌是陕西味司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基于故乡情结和对完善产业链的考虑,他在家乡投资3000多万元,成立了凤翔县味司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他们完善红薯产业链建设的一期项目已接近尾声,将于10月份开始生产。
“我们不仅要提高虢王红薯的附加值,更要提升虢王红薯的品牌值。”凤翔县味司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辉介绍,公司一方面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下,试种了秦薯八号和西蒙一号。另一方面将采用新的工艺对虢王红薯进行加工,把红薯蒸熟后极速冷冻,包装成速食食品,然后利用公司在西安、宝鸡的智能售餐机加热后进行销售,反响良好。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