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榆林:山地苹果的崛起之路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8-11 08:00

“山地苹果是榆林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我们这几年紧紧围绕它做文章,全市每年投资1.5亿元财政资金扶持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未来3年我们打算在现有90万亩山地苹果的基础上,种植面积翻一番。”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建军说。

据张建军介绍,榆林山地苹果相比于高原苹果和平原苹果,光照更为充足、通风更好、昼夜温差更大、病虫害更少,品质优于国家鲜果标准,居全国山地苹果之冠。全市有8个县区列入陕西优质苹果基地县。2016年,榆林山地苹果获得原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年底,全市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达90万亩,产量45万吨。

山地苹果“群英会”

谁也想不到,一个失去两个儿子的八旬老人竟然成了榆林山地苹果的“领头羊”。一到榆林,记者就赶往横山区赵石畔镇赵石畔村芦河果园,拜访这位榆林山地苹果的传奇人物——张炳贵。

11年来,张炳贵以果园为家,将山地苹果当成生命寄托。“榆林山地苹果绝对是一个优势产业,但山地苹果在这里才刚刚起步,需要一批人示范带头,需要更多人投身进来。”张炳贵说。

张炳贵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感动和鼓舞了无数人。一些曾经犹豫彷徨的人,坚定了投身山地苹果的决心。

王海军,佳县刘家山行政服务中心桃园沟村人。近几年,他流转山上撂荒地2000亩,先后栽植了山地苹果及其他杂果10万余株,并套种了油用牡丹、马铃薯、黄豆等经济作物,既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以地养地。“山地苹果稳产又高产,的确是榆林的好产业。不但山地苹果收入好,而且今年套种的1000亩经济作物,每亩净收入1000元。”王海军说,他成立的茂林果园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3个贫困村185户贫困户脱贫。

丁汝济是绥德县德泽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家�q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也是回乡创业的成功典型。“这里的农业园区,从2017年4月开始动工,平整完山坡土地后,已栽植5300亩山地苹果,明年起将陆续挂果。吸纳185户367人在园区入股和务工,每年劳务支出200万元左右。现在本村的人已不够用,还吸纳了不少外村外乡人。”丁汝济说。

“榆林全市大约有上百个回乡创业的企业家已经投身和计划投身山地苹果事业,每个县区都有几个回乡创业在山地苹果上干出名堂的典型。”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鲁成说。

山地苹果创新多

山地苹果不同于高原苹果和平原苹果,以前人们并不认为榆林适合种苹果。然而,受新疆红枣冲击,榆林红枣风光不再。作为替代产业,山地苹果很快在榆林应运而生,且迅速崛起。在中国苹果产业迎来新一轮大调整的关键阶段,塞上榆林成为苹果种植新兴产区。

从2013年起,榆林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优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榆林市优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与管理考核办法》《榆林市山地苹果技术规程》等,用政策、行政、技术、资金等手段,扶持山地苹果发展。

如何解决苹果树成活、生长、丰产等诸多技术问题?榆林形成了山地苹果“膜、肥、水”一体技术、新建幼园“五统一”和“七个一”栽植模式、幼树抹光杆技术。2017年,这三项技术获得陕西省果业创新奖。“膜、肥、水”一体技术可令果树长势更好,抚育期缩短,效果显著。新建幼园“五统一”和“七个一”栽植模式可以促进山地苹果树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苗子长势好。幼树抹光杆技术也被称为“傻瓜式修剪模式”,农民易学易懂,可使果树长势更好。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