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榆林市清涧县:因地制宜不断投入 精准发力 让贫困村甩掉穷帽子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4-28 14:41

榆林市清涧县康家圪塔村是省国资委 “两联一包”联系点,按照产业扶持为先导、扶贫到户的理念,省国资委经过连续不断地投入建设,康家圪塔村不仅甩掉了穷帽子,农民的衣食住行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日,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康家圪塔村投资200万元的村庄美化绿化工程正式启动。省国资委上百名干部职工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种下600多棵山楂、沙果等经济树苗。

陕西省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刘文俊:“不仅要使我们的山绿,环境改善,也要让老百姓增加收入,腰包鼓。”

陕西省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张向阳:“让树种下去生了根,要开花,结出农民奔小康的果来。”

康家圪塔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没有脱贫致富的产业,年轻人大多拖家带口外出打工。2014年,省国资委对口扶贫时,村里有40户106人深度贫困。省国资委进驻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确立了“以光伏发电为支撑、温室大棚为基础、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全村整体发展的”扶贫思路。如今,仅光伏和大棚这两项每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

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康家圪塔村村支书徐德胜:“累计人均分红6000元,累计分红160万元。”

不仅是分红,村里的50 、60后也在家门口有了打工挣钱的好机会。下午2点,57岁的刘二女和59岁老伴儿准时上班,刘二女在蔬菜大棚里干着拿手的农活,老伴则在村基础设施建设工地上当小工。两口子去年一年在家门口打工,就挣了3万多元。

这几年,省国资委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建设一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为村里平整坝地218亩、建成温室50个大棚、建设装机350千万光伏电站,同时,还建成文化广场、公共浴室及卫生间、通信信号提升等基础设施。2018年,村里人均收入由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4500多元。村上一个90后的小伙子还得到了在省国资委机关和省国企锻炼两年的机会,回村后可以带领群众继续发展致富产业。

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康家圪塔村村主任赵建明:“环境整治了以后,垃圾有垃圾箱,农村没有了草堆子粪堆子,整治得干干净净,人的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有了大变化。”

榆林市清涧县下廿里铺康家圪塔村第一书记高玉祥:“到2018年年底,已经退出顺利退出贫困村。我们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在产业方面巩固,一步是产业分红打工,长期我们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保持可持续发展。”

目前,清涧县贫困人口占到榆林全市的40%。省国资委作为清涧县“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牵头单位,正带领7个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清涧县7个村进行全面精准发力,努力实现今年全县脱贫摘帽。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