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安康汉滨区“四力齐发”攻坚深度贫困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4-08 10:00

    截至目前,安康市汉滨区累计建成产业配套安置社区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09万户3.9万人;完成危房改造5046户;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5个、家庭农场147家,培育龙头企业46户、专业合作社1717家;31家新社区工厂解决当地村民就业2700余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086个。

  “我以前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棚,靠打零工和拾荒度日。今天我抽到的这套新房,算是向过去的日子做了一个告别。如今,镇、村干部不仅给我安排了护林员公益岗位,还给我办理了低保手续,相信我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3月11日,在安康市汉滨区石梯镇花果村举行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交钥匙仪式上,花果村贫困户周青程和同村13户贫困户分到了新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的汉滨区,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助脱贫、创新资产收益模式助增收、大兴“新社区工厂”促就业、新民风建设树脱贫志气,“四力齐发”着力攻克深度贫困,有力加快了全区脱贫攻坚步伐。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31个贫困村实现退出,3.46万户12.6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7.6个百分点。

  创新扶贫模式助增收

  “如今,镇、村干部不仅帮我发展了魔芋、核桃产业,还在安康市城区为我添置了一份固定产业,每年都可以享受分红。今年年底脱贫已不成问题。”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东沟口村贫困户刘志财激动地说。
  东沟口村是汉滨区4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该村积极探索将村级所有的产业引导资金由村集体入股到汉滨区资产收益扶贫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异地置业,对贫困群众进行资产收益分红。去年9月28日,汉滨区在水景湾小区举行首次深度贫困村资产收益分红大会,该区45个深度贫困村首次喜获402万元异地置业收益分红,其中东沟口村共分红6.996万元,惠及贫困户175户。
  近年来,汉滨区创新实施“三变”改革,从涉农整合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筹集产业引导资金6700万元,按照一般村每户贫困户1万元、深度贫困村每户2万元额度,为贫困村集体配股,折股量化到村,收益量化到户。与此同时,该区去年还注册成立了区资产收益扶贫运营管理有限公司,45个深度贫困村将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入股,注册资本1300万元。公司通过购买商业门面房,进行转租经营等方式,获得异地置业稳定收益,并将全部资产收益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分红。
  截至去年年底,汉滨区共整合涉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5亿元,投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04个,项目覆盖166个村21816户71095人,其中45个深度贫困村8688户29526人。

  发展“新社区工厂”促就业

  地处汉滨区北部山区的谭坝镇,借助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引进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哈哥宝公司在谭坝镇松坝社区创办毛绒玩具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如今,该镇先后引进新社区扶贫工厂4家,共吸纳103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
  汉滨区通过调研分析,确定在各镇每个社区建成一个新社区工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伙创业或共同创业兴办工厂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贷款扶持;对在贫困村兴办各类新社区工厂,新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企业职工总数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给予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担保贷款;对新社区工厂自行贷款的,可按基准利率给予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财政贴息。
  该区还借助苏陕扶贫协作机遇,实行“三配套两减免两奖补”政策措施,即在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和水电设施;对入驻企业,减免三年厂房租金和水电费;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产业奖补。这些政策措施让企业真正扎根下来稳定发展。

  抓党建党员勇当发展“火车头”

  近年来,汉滨区积极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形成“党支部+X+贫困户”精准指导、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模式,使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该区建立“党员+贫困户”帮扶机制,1.9万名党员干部包抓贫困户,带领群众共奔致富路,涌现出一批党员干部典型人物。
  忠诚村是汉滨区建民街道有名的贫困村,因缺乏主导产业,村民观念落后。为尽快改变现状,该村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听取民意,村上最终选择发展蔬菜产业,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如今,我们村的好田好地都发展成了菜地,70%的劳动力从事种菜,90%的贫困户通过种菜实现脱贫。截至去年年底,我们村有70户贫困户231人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达4500元。”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说,在带动本村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上,近年来他们还把蔬菜种植园区扩展到周边的洪山镇、茨沟镇,累计流转土地2200亩,与186户贫困户610人签订产业帮扶带动协议,受益群众交口称赞。

  新民风建设树脱贫志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志。为了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为内涵的新民风建设,让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汉滨区采取了“四分四不分”、道德教化、标杆引领、移风易俗等举措,去年累计开展新民风评选活动100余场次,评选自强标兵、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等典型2600余人。
  与此同时,汉滨区在全区贫困村全面推行“一约、四会、一榜”制度,建立231个扶贫“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红黑榜”发布以及积分兑换等方式,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全区目前已涌现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6945户,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12710人,树立勤劳致富典型4562个。
  截至目前,汉滨区已累计在231个村建设752条1734公里村组道路、8条90公里县乡路;投入3.1亿元,实施194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58个村农网改造项目;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187个。该区还累计建成产业配套安置社区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09万户3.9万人;完成危房改造5046户;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5个、家庭农场147家,培育龙头企业46户、专业合作社1717家;31家新社区工厂解决当地村民就业2700余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086个。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