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搭上开往小康路的“致富快车” ――咸阳市新春农民工市场就业招聘掠影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2-26 15:00
认真咨询,争取觅得一份称心工作。 记者 张丹摄
“跟上快走,上火车,咱们一起到南方挣钱去!”今年48岁的乾县新阳镇贫困群众王红卫边走边喊着同伴。
2月14日23时许,王红卫一行30多人在珠海蓝海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的带领下,搭上了前往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务工的列车。虽然已是夜深人静,寒气逼人,大伙儿却激动不已,一路欢声笑语……
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王红卫家2015年被三星村以因学、因病致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他们一家人不等不靠,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王红卫先后到西安周边、乾县县城等地打工,女儿王白雪初中毕业后也到甘肃、宁夏等地打工。他家还新建了1亩果园,老伴儿杨巧妮饲养了10只羊,打牢了稳定脱贫基础。
“其实,2018年在我们村举办的招聘会上,我了解到去珠海打工1个月能挣5000多元,还包吃包住,当时就有点动心。但离家这么远,我一直下不了决心。今年过年期间,听到别人外出打工脱贫致富的事儿后,我便在招聘会上报了名,坚定了去珠海打工的决心。”王红卫说,去年他的儿子王万富骨折住院,尽管新农合报销了大部分费用,但手中无余钱的他心里还是不踏实。王红卫说他要多挣点钱,为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日后上大学早早做好准备。
王红卫口中的招聘会,是乾县举办的就业“零距离”攻坚战招聘会。该县通过举办镇村巡回招聘会活动,把招聘会办到村委会,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啊!在家门口就把工作问题解决了,到了珠海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王红卫信心满满地表示。
苏陕协作搭建务工新平台
淳化县润镇寨子渠村村民王伟在手机上看到淳化县苏陕劳务协作微信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后,觉得有几个岗位适合自己,就给招聘单位打电话,终于在6个用工岗位中选定了1个。“这个平台确实好,为我们解决了就业信息滞后的大问题。”
苏陕劳务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淳化县按照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把赴江苏务工作为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创新工作载体、灵活招聘形式、打造特色亮点,使务工的贫困群众输得出、留得住、能挣钱。
淳化县卜家镇营房坡村村民王楠以前一直想外出打工,但从未出过远门的他有些担心:去哪里打工?工作环境怎么样?收入稳定不稳定?村干部告诉他县上正在举办苏陕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在招聘会上,经过详细询问与对比,王楠与江苏靖江市的一家企业签约。“以前怕上当受骗,又怕企业拖欠工资。这次有政府搭桥,来的都是正规企业,我觉得心里踏实。”王楠说。
像王楠这样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走进江苏企业务工的淳化县劳动力,是苏陕劳务协作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截至目前,淳化累计向江苏输出务工人员906名,其中贫困人口83人,现在到江苏工作已经成为淳化县外出务工人员的新选择。
政府帮扶出实招暖人心
“1988年,咸阳市在全省率先开辟了第一个由政府部门设立的劳务窗口——陕西省咸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东莞劳务办事处,安置待业青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咸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近100万人。”咸阳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年来先后在昆山、杭州、厦门、天津设立了劳动力转移办事处;2018年6月,又在江苏泰州设立劳务工作站。目前咸阳市在外务工人数约100万左右,其中跨省流动占80%以上,保守估计年创经济收入140亿元。
近年来,咸阳市劳务输出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咸阳市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等地设立办事机构,收集务工信息,推送优质企业,有序组织劳动力市场转移就业;二是真正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统一组织赴务工地并购买意外保险、指导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有效调解劳动争议和纠纷;三是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大力兴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社区工厂,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