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群众致富路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1-14 10:00
近日,洋县纸坊街道办事处白石村绿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摘菇、脱袋、搭架……社员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贫困户李小娥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有了这个合作社,我可真是挣钱顾家两不误。”她迅速拿起菌棒,熟练地摘下已经长大的香菇,随后又小心地把菌棒放回原位,“在这里我每月都工作20多天,能收入1000来块钱,脱贫应该没有问题。”
“除了吸纳周边贫困户来合作社从事采摘、分装、注水、装袋、制种等工作,我们还根据入股情况为社员们托管了400至1500袋不等的菌棒,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年底按袋数分红。”合作社负责人李华伟介绍说,“像李小娥她们家托管了1190袋香菇,估计能分红8000多块钱。”
在白石村,与李小娥一样既在合作社托管香菇菌袋,又在里面务工的贫困户就有45户。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全村贫困户增收无路的难题,更壮大了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合作社在村上流转土地100亩,建成香菇大棚300个,投放菌袋50万袋,日产香菇近1000公斤,这些品质优良的香菇被定向销售到西安市场,日销售额1万余元。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该县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突破口,鼓励企业、农村致富能人、产业大户依托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当地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农具、扶贫资金等要素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目前,该县贫困户入社率已达90%以上,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
69岁的李照如是该县八里关镇龙溪村八组贫困户,2016年和30多户群众加入了村上的土蜂养殖合作社。入社后,他按照统一标准对原有蜂箱升级改造,积极学习新的养蜂技术,所养土蜂由原来的8箱发展到50多箱。“现在每箱蜂可产蜜15至20斤,合作社按40元的协议价都收走了。”谈到土蜂养殖带来的三四万元收入,老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推动像绿康这样的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该县及时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协调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合作社的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社员大会、理事等章程和制度,规范工商证照登记注册。同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扶持资金对新注册成立、吸纳贫困户和辐射带动成效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相应的扶持。
目前,该县已累计注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32个,1.23万户贫困群众加入种植养殖等各类合作社,通过发展养兔、养蜂、种植木耳和香菇等特色产业,增加了收入。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