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进村入户讲政策 田间地头扶产业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9-01-07 09:25

2018年12月14日23时,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大都已进入梦乡,而省农业农村厅四楼会议室却灯火通明,参加产业扶贫指导服务的40多名干部正在交流一线工作的感悟和收获,他们热火朝天地讲述着基层干群发展产业的盛况。

  2018年第三季度,省农业农村厅作为产业扶贫的牵头部门,决定在向全省53个贫困县派出联县驻村工作组的基础上,再选派不同专业的精兵强将,组成一支“哪里有问题,就培训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的机动小分队,以帮助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为重点,赴全省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扶贫指导服务。“基层的需要就是命令,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目标,要让这次指导服务成为‘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在产业扶贫领域的具体实践。”2018年10月16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文引学发出动员令,拉开了本次产业扶贫指导服务工作的大幕。

  把政策送到扶贫一线

  2018年10月18日,40多名精兵强将分成5个工作组,直奔产业扶贫一线。翻开指导服务工作手册,工作纪律、指导要点、服务内容、工作方法一应俱全。即使这样,手册的整理者王珏还是不放心,在去渭南的路上,还在思考。“虽然说培训的内容已经非常详细了,我还是想让指南更细、更全一点,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方便。”王珏说。

  当前,全省已经进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水区,在既要持续深入推进各地改革,又要强化全面指导服务的关键时刻,面对农经队伍人员短缺的实际困难,省农业农村厅经管处处长张旭锋想尽办法协调解决人手问题。他说:“不论有任何困难,我一定保证每个指导服务组都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专家。”

  吴彩鑫在第二组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白天忙培训、作指导,晚上梳理情况,归纳整理问题,找出对策。一趟指导服务下来,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基层情况。他讲的课最受基层干部欢迎,汉滨区金川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刚说:“我们还不晓得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咋个改法,经吴彩鑫这么一讲,这下清楚了。”还有李永红、牛颖颖、史峰娜等市级农经管理部门的行家里手,走到哪里,就将培训班办到哪里,就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药方开到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指导服务针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培训,覆盖基层干部、经营主体和普通群众超过2000多人,有效补齐了政策不清的短板。

  除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还逐一向群众耐心细致地宣传产业扶持、小额信贷优惠、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大伙发展产业,积极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抱团发展。

  把服务送到产业发展最前沿

  当前基层还有哪些困难?工作还有哪些难点?群众还有哪些需求?带着这些问题,工作组朝着最偏远的山村走,向最贫穷的农户问,看最真实的情况,解决最实际的困难。

  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社区茶栈村位于巴山深处,虽然种茶多年,但缺少技术干部,茶园缺管理,效益不好。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孙越赟专门来到这个贫困村,茶苗怎么种、茶园怎么修剪、茶叶病虫害怎么防治,他在田间搞起了现场教学,并拿起锄头和剪刀现场示范,人们一下子围了过来。群众说:“这是个真把式。”

  在渭南市合阳县坊镇大伏六村,有群众向工作组反映问题,接到消息后,第三组组长任志伟一边拿着电话指挥,一边和李永红坐车向村上走。到了村上才知道,大伏六村因为不清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区别,又不懂运营,造成了管理和账务混乱,群众有意见,村干部也觉得委屈。针对这个问题,李永红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合作社区别,从清产核资到成员界定,从股权设置到合作运营仔细地讲了一遍。

  “以前,对于这两种合作组织的性质搞得不太清楚,国家给的钱不敢要,怕犯错误。这回,听你们这么一讲,搞明白了,经营思路也清晰了,以后带领社员脱贫致富的干劲更大了。”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德第一个发出了感慨,有意见的群众也心平气和,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5个联县驻村工作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线,把服务送到产业发展最前沿,实地走访了52个贫困县(区)、285个贫困村(社区),实地查看生产基地和涉农企业274家,现场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技术、设施农业管理、龙头企业申报、新型经营主体融资等各类难题306项。

  与群众面对面解决困难

  指导服务刚过半,好多工作组成员就产生了忧虑,原因是一些地方将产业项目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简单化,以资产性收益代替产业发展,一股了之、一租了之、一分了之的现象普遍存在,贫困群众不能有效嵌入到产业链条,很难增强造血功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仅靠一次指导服务,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这次跑得远、看得多,要善于挖掘,看看基层有什么好的办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第五组组长宋勇说。一时间,23篇高质量的关于产业扶贫的文章在陕西省产业脱贫简报上刊发,为各地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了现实生动的借鉴。

  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不敢马虎,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反映,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在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汉牧园食品加工合作社的变压器出现问题,电压不稳导致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第四组组员杨少雄一口气打了五六个电话。第二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咸阳市,有基层同志反映“大数据”平台无法录入数据,辛辛苦苦采集回来的数据上不了网,大家焦急万分。第四组组长肖红年开始认真调查,省产业脱贫办工作人员王玮当天联系软件公司,凌晨还在督促进度。第二天上午,基层同志反馈数据录入已畅通无阻。

  工作组钻牛羊圈舍,看设施大棚,手拉手与群众交谈,面对面解决困难,入户调查贫困群众1162户,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175场次,从“3+X”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整合资金使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技术帮扶、“大数据”平台运行等方面共提出指导意见138条,增强了基层发展产业的信心,传递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陇县农业局局长程保卫说:“别人搞检查,你们搞服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指导服务发现了问题,也总结了经验,带来了思路。文引学说:“省农业农村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厅上下凝心聚力,努力转变作风,坚持正能量,体现新作为,塑造新形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谱写陕西新篇章。”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