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2011年陕南陕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18 09:37

 “十一五”期间,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陕南、陕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群众贫困面广。为从根本上解除山区群众安全隐患和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对陕南、陕北地区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的重大决策。

  2011年3月24日,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启动仪式在榆林举行。白于山区是我省集中连片的三大贫困区域之一。按照规划,要在10年内完成39.2万人的搬迁任务,搬迁范围涉及榆林、延安两市的8个县90个乡镇。同年5月6日,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开工仪式在安康举行。按照规划,工程涉及60万户240万人,其中因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12.39万户49.16万人、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9.3万户32万人、扶贫移民搬迁28.97万户116.6万人、生态移民搬迁12.7万户46.88万人。工程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重点安排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在2016年至2020年安置移民搬迁22万户约100万人。

  2014年,在陕南、陕北两大移民搬迁工程推进3年之后,涉及约100万名搬迁对象的关中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地区移民搬迁工程启动实施。2016年6月23日,全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推进会在西安召开。这是我省在对全省移民搬迁体制、机制和机构设置提出明确要求后,首次召开的全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推进会。

  会议对全省新一轮移民搬迁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在“十三五”末完成35.5万户125万人建档立卡扶贫搬迁以及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搬迁安置任务。其中,陕南地区在2016年基本完成避灾搬迁任务,在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搬迁任务;其他地区在2018年基本完成扶贫和避灾搬迁任务。

  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全省移民(脱贫)搬迁更加突出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扶贫搬迁、避灾搬迁、生态搬迁和其他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劣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