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两房两业”共进敲开百姓“幸福门”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12 08:51


12月2日,蓝田县一品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派火热景象,一排排绿油油的草莓苗整齐地排列着,长势喜人。今年67岁的贫困户齐均汉在大棚里弯腰忙碌。“一边干活挣钱一边还能学些技术,而且这大棚草莓还有我的股份呢!”齐均汉高兴地说。

  去年5月份,齐均汉的儿子因病去世,儿媳带着孙子外出务工,他一直思量着怎样才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家庭生活。

  随着蓝田县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扶贫产业园建到了家门口。齐均汉也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产业合作社,不仅能得到年底分红,还在合作社里打工挣钱,这让齐均汉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产销两旺的草莓生意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齐均汉说:“政府出钱把我的房子拾掇了,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蓝田县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域发展的“0号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村7条”“户5条”,以“春季攻势”补短板,以“夏季会战”强弱项,以“秋季攻坚”及“两对两补”促提升,抓基础设施提硬件、抓“两房”建设保安居、抓“两业”发展促增收、抓党建引领固基础,脱贫攻坚取得坚实成效。

 “两房”建设保障贫困户安居乐业

  针对当地特色,蓝田县将贫困户危房改造与传统民宿、精品民宿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说起老房子,年近70岁的九间房镇油坊坪村村民李七金清楚地记得,老房子已经住了近40年了,每年也就是对房顶加固一下,让它不漏雨就行,其他的就只能将就了。

  如今,在油坊坪村,老旧的危房都已经不见了踪影,改造后的房屋既美观大方,又具有地方特点。房前的花园景色焕然一新,屋内的沙发茶几床铺干净整洁。村民利用改造后的房屋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这里夏天凉快,冬天没有雾霾,闲置的老房子这么一改造,很受城里人欢迎,旺季时三间房一天能租1000元左右。”李七金说。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不仅是广大百姓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的民生任务。今年蓝田县通过实行县级领导包抓移民安置点、对施工单位奖惩、对镇街颁发“蜗牛奖”等措施,全面加快移民搬迁工程建设进度。

  “满意满意,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天气虽冷,但57岁的搬迁户岳照亭心里头却很暖。此前,岳照亭一家七口居住在田家村,房子是两间父辈建设的木板房,钻风漏雨。而搬迁后的岳照亭一家不仅分得一套崭新的三居室,他的妻子还在移民社区找到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这对于之前“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岳照亭一家人来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目前,蓝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已全部建成,并全部向搬迁群众交付钥匙,移民安置点产业及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危房改造共计完成1441户,已经全部入住。

  “两业”发展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今年以来,蓝田县用“产业就业+扶贫”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推进脱贫攻坚,使贫困群众真正能够实现近期能脱贫、远期能致富、未来可持续。在这种“产业就业+扶贫”的“两业扶贫”发展带动下,蓝田县山区“食用菌+中蜂”、岭区“奶山羊+光伏”、白鹿原“草莓+旅游”的产业区域优势,逐渐形成特色,初具规模。

  初冬时节,蓝田县蓝桥镇狮峰村的香菇大棚里洋溢着阵阵暖意,蓝田县窄玉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辛群良正在大棚里忙碌着。自从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不仅带动了附近贫困户入股加入合作社,还为60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贫困人员王平就是其中一员,“我今年在这个合作社负责装菌、采摘等工作,光工资收入就有1.5万元。”王平说。

  “现在我们准备制作菌棒,初步制作20万个,过一段时间准备向40万个菌棒努力。规模扩大了,带动的贫困户就多了,贫困群众的生活也就更好了。”辛群良满怀信心地说。

  通过产业促进就业,通过就业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蓝田县加大与国人菌业、众天蜂业等企业的合作,落实养殖中蜂1万箱,建设食用菌大棚580栋,建成村级光伏电站64个,建设水安路产业扶贫带草莓大棚500亩。

  截至目前,蓝田县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839人、技能培训888人、创业培训63人、自主创业147人,通过开发镇村公益岗位安置639人。落实贫困户天保护林员93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款已全部拨付到位。

 党建引领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

  为夯实脱贫工作基础,提升脱贫质量,11月28日至12月4日,蓝田县进行了脱贫成效“大回访”活动,由县人大、县政协牵头,县扶贫办配合,组织了全县19个镇街之间的交叉核查。

  “我们先后核查了186个村,调查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900余户。其中2018年退出村48个全部核查,还核查了其他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138个。”蓝田县扶贫办主任穆强利说,“从集中交叉检查情况来看,各镇对脱贫攻坚工作普遍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大多数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都力所能及地开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蓝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夯实“镇为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组、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责任机制。实行“5+19+x”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八办两组”、镇街负责同志一线冲锋,决战决胜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扶贫工作中,处处可见蓝田县的各级干部“动起来”“沉下去”“接地气”服务百姓的身影。蓝田县近年来推行“固定扶贫日”活动,要求每个有帮扶任务的领导干部,每周至少有一天在农村度过,通过深入贫困户家中与群众一对一、面对面、心交心地长谈,帮助引导贫困群众破除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心用情帮助群众把准“穷脉”,拿出明确科学具体的帮扶措施。蓝田县通过“固定扶贫日”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老百姓的真心欢迎和交口称赞。

  截至目前,蓝田县有4305户12015人退出贫困,48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总体来看,我县2018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十分显著,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工作普遍能按照规定程序扎实有序进行。对于贫困群众,我们既要让他们脱离贫困,又要让他们掌握致富技术,更以此为契机,唤醒贫困群众奋勇争先的志气,让‘贫困户’成为‘示范户’,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乡村早日实现振兴。”蓝田县县长任涛说。

  毋庸置疑,这是正在发生着巨变的蓝田县。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风风雨雨,一个又一个曾经挣扎于贫困中的农民家庭,正在实现着祖祖辈辈都在追求的美好愿景:摆脱贫困,享受富足的生活。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