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长武:基层党建聚动能 脱贫摘帽有奔头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2-10 08:56
“主动学习、积极发言,为村子发展献计献策,是我最乐意做的事。”长武县昭仁街道灵凤村68岁的老党员雷宗民高兴地说。11月20日一大早,该村50多名党员干部就聚在一起,研究2019年村子的发展计划,商议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
近年来,按照“抓支部引领、抓党员示范、抓载体创新、抓日常管理、抓多维保障”的工作思路,长武县积极创建基层党建红旗村、标准化示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近期,长武县被评为陕西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亭口镇一家保洁公司的负责人白劝录今年当选川丰村党支部书记。他说:“自己致富了,还应该带动全村人富起来。”
长武县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一线,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把选人条件、资格审查等关键节点,选出286名生产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该县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四支队伍”作用,向8个镇(街道)133个村派驻常驻人员379名。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面红旗村”创建活动,对评选的36个红旗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人员予以奖励。
“他们不是我的儿女,却比亲生儿女还亲呀!”长武县洪家镇凤口村62岁的贫困群众王丑牛谈到镇村干部时激动地说。他原来住着3间旧房。镇、村党组织和帮扶干部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并帮助他女儿王丽娟就业,王丽娟每月可收入1200元。2017年年初,丁家镇直古村计划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党员张合军积极响应村上号召,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当年净收入达6000多元。这让贫困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消除了思想顾虑。
该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致富带头人聚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建立丁家镇直古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洪家镇庵里村生态循环脱贫产业集中区等一批产业基地。全县共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4441户9352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923人。通过20个企业党组织与20个脱贫攻坚重点村结对子,依托非公企业建立就业扶贫基地7个,全县带动26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彭公镇孝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该县人社局组织长武富熙服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给群众讲解缝纫技术。长武县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在全县党员干部及“四支队伍”中开展了“三送三帮三解”主题活动,即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帮产业、帮就业、帮创业;解疑惑、解难事、解民忧活动,为群众解决问题1200多件。该县还积极组织“大练兵”活动,通过“比武”“叫板”方式,互相“挑刺”、互学亮点,持续提高“四支队伍”及帮扶干部的综合能力。
“通过参加岗前培训班,我增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本领。”彭公镇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站站长鱼宏军说。该县还着力打造农民教育阵地,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133个,以政治理论、脱贫攻坚、致富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讲习活动1190场次,使1.5万余名群众受益。
长武县积极夯实镇(街道)日常管理责任,明确“四支队伍”任务分工,组织开展驻村工作“七必查”活动,从7个方面列出28项具体指标,要求镇(街道)每月开展一次自查。县委组织部不定期开展“四支队伍”重点工作暗访检查,推动“四支队伍”管理工作向细处、深处、实处延伸。为提升干部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该县还建立岗前培训和任期培训制度,对“四支队伍”成员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为了充分激励驻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长武县下拨各类资金508万元,全力落实“四支队伍”保障机制;从今年6月起,为驻村工作队成员每月发放通信补贴100元。
当前,长武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部门协同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实干导向愈加鲜明,该县广大干部群众对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的信心更加坚定。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