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 > 行业扶贫

扶出新气象 托起幸福梦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8-10-30 08:54

深秋时节,咸阳市13个县(市、区)的党员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崭新的风貌,积极投身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幅“奋斗”温馨画面,让人感到十分欣慰,也备受鼓舞。

 自中央吹响精准脱贫攻坚进军号后,咸阳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思维,大胆实践,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6年、2017年,29.6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7.28万人,778个贫困村退出219个,贫困发生率由9.67%下降到4.03%;2018年计划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59个贫困村退出,7.3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6%。

 扶贫扶志,点亮诗与远方

  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淳化县在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转变扶贫思路,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

  1980年出生的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刘斌,自幼家境贫寒,父亲身患布鲁菌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聋哑,一级残疾。2004年,经人介绍,他入赘阎良一户人家。然而,一次突发的意外事故让他痛失双臂,妻子不堪打击离他而去,他含泪带着年幼的儿子返回淳化老家。后来,在淳化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帮扶下,刘斌重新振作,以自己残缺的双臂发展起了养羊产业,并成立了淳化博涛养羊专业合作社,山羊存栏突破100只,推广种植苜蓿、黑麦等草料,进行青储、黄储,村上5户贫困户也跟着他养羊。如今,刘斌已经成为淳化家喻户晓的“扶贫明星”,更是淳化扶心扶志工作的先进典型。

  在脱贫攻坚战中,咸阳市立足扶心扶志,深入开展以“扶心、扶志、扶智、扶技,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扶四送”活动,创新方式,丰富载体,推进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全面推广落实“扶志六法”(教育引导、规范约束、村民自治、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监督会、禁赌禁毒会)、“一评三治”(道德评议和德治、法治、自治)等扶志新举措,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创业致富,涌现出了自强不息的无臂脱贫能人刘斌、残疾创业能人李芳龙、残疾致富能手姜西武等先进典型,刘斌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提名,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产业扶贫,走出“造血”之路

  沿着一条笔直宽阔的通村水泥路,来到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植点缀着村庄,雪白墙壁上色彩艳丽、活泼逼真的农民画映入眼帘……

  来到贫困群众刘兴瑞老人家中,只见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家里通上了自来水,曾经漏风漏雨的房子也被修缮一新,屋里沙发、立柜等家具一应俱全。老刘指着自己亮堂的“新居”,乐得合不拢嘴,“自从家里开始养起了驴,政府就给我们每头驴发放补贴4000元,5头驴家里总共掏了不到1万元。每年,我靠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光伏发电项目领到的分红就有1.3万元。今年,家里又添了两头小毛驴,7头驴至少能卖5万多元,这日子过得有盼头。”

  2014年5月以来,在咸阳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陕西鑫响驴业有限公司、咸阳恒绿果蔬有限公司、陕雪面粉厂先后落户二厂村,村里的肉驴养殖基地、驴肉加工厂、面粉加工厂、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拔地而起,二厂村借助外界的“输血”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村里成立了二厂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采取“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社区工厂+就业”“企业统一养驴子、农民入股数票子”等扶贫新方式,开辟了“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扶贫新路子。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咸阳市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按照“产业扶贫项目化、项目落实具体化、措施到户精准化”标准,从贫困户脱贫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从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属性切入,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推广落实“一长一短、一大一小”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1个长期稳定增收产业,1个短期增收产业,1个入股经济合作组织的大项目,1个贫困户自主经营的小项目),确保贫困户早日脱贫有依靠,长远增收有保障,推进产业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致富能人引领、产业园区示范、优惠政策支持和贫困群众带资入股、土地入股、托管经营等方式,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00个,覆盖贫困户3.6万户,探索出了彬县“三变双五”、双矮苹果“乾县模式”、食用菌栽培“玉圆模式”、中药材种植“永寿模式”、石榴栽培“礼泉模式”、奶山羊养殖“雅泰模式”、生猪养殖加工“温氏+双汇模式”、电商扶贫“武功模式”等一批园区引领型、企业带动型、基地示范型、股份合作型的益贫带贫新模式新亮点。

 大数据,让脱贫攻坚更有准头

  最近,家住淳化县城关街道的罗建龙心里乐开了花:妻子的病有了好转,儿子、儿媳在咸阳市找到了工作,自家地里的大葱也能通过电商卖个好价钱。原来,淳化县利用咸阳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对全县的贫困户和脱贫户信息实行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道办)之间的信息数据“双对接、双循环”,实现了全县数据信息互联共通。在这个过程中,帮扶干部发现罗建龙家虽然已经脱贫,但家庭收入并不高,还需要巩固。于是,帮扶干部依托大数据平台,把对罗建龙的帮扶重点转移到创业技能培训上。

  大数据带给村民的惊喜不止于此。在旬邑县马栏镇后义阳村的智慧乡村信息惠民工作站,笔者见到了几样高档的服务设备:健康体检一体机、金融服务一体机、网上办事一体机。有了它们,村民除了可以进行健康体检外,还能不出村在网上选购农耕物资、日用百货,在网上销售当地的农副产品、特色产品。

  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于2017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3月,省扶贫办对平台提出“两提升、四互通”建设目标,启动平台功能完善提升工作。10月14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上线仪式在咸阳市举行。目前,平台15项主体功能和4项辅助功能顺利上线运行,完善提升任务全面完成。大数据平台将公安、财政、教育、人社、卫生、民政、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与扶贫基础数据进行比对,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人核查,当年累计发现疑似问题数据6万余条。通过对全市扶贫基础信息分析比对,2017年咸阳市剔除不符合要求贫困户111户,新识别贫困户331户,精准定位贫困户4.2万户。2018年4月,咸阳市的大数据精准扶贫案例更是被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联合授予“2018数字中国示范案例”称号。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相信,有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全市脱贫攻坚必将取得全面胜利,咸阳将如期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